[发明专利]贫赤铁矿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536.0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鸣;周惠文;梁嵩;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铁矿 分粒级 级别 分选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贫赤铁矿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选矿工艺中粗细分级作业的流程是:原矿→给入旋流器进行粗细分级→旋流器的沉砂给入粗螺重选和扫中磁作业→旋流器的溢流给入磁选,在粗细分级作业中旋流器的分离粒度过高,一般在40微米左右,溢流粒度在-0.074微米85~90%,分级比例溢流占30%以上,其中含有大量的连生体,旋流器沉砂粒度在-0.074微米50%左右,细粒级含量也偏高,这就造成了:
a、低成本的重选作业通过量少,精矿产率小。而且重选和扫中磁作业入选粒度级别宽,细粒铁矿物不能很好的回收,重选尾矿品位偏高;
b、本应该进行再磨的粗粒脉石和连生体进入细粒磁选—浮选作业,没有机会回到再磨。同时在浮选过程中这部分连生体进入尾矿使浮选尾矿品位升高,也增加了浮选作业的通过量和药剂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化贫赤铁矿选矿厂粗细分级作业,降低重选作业的给矿粒度、增加重选作业给矿量,减少浮选作业的给矿量,有效降低精矿成本,控制综合尾矿的铁品位的贫赤铁矿选矿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的贫赤铁矿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工艺,其特征在于:对一次磨矿产品采用两段旋流器分级、重选,获得三种级别产品,分别给入后续选别作业,实现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具体步骤如下:
a) 原矿经一次球磨机磨矿,磨至一次分级溢流中-0.074微米粒级含量达到55%,给入旋流器进行一次粗细分级作业,获得一次粗粒级的旋流器沉砂给入粗螺Ⅰ,粗螺Ⅰ的精矿给精螺Ⅰ,粗螺Ⅰ的尾矿给入扫中磁Ⅰ,精螺Ⅰ的精矿为重选精矿之一,精螺Ⅰ的中矿返回精螺Ⅰ,精螺Ⅰ的尾矿和扫中磁Ⅰ的精矿给入再磨机进行再磨后返回一次粗细分级作业,
b)一次粗细分级作业的旋流器溢流给入二次粗细分级作业,二次粗细分级作业的沉砂产品粒度在-0.074微米75%以上,溢流粒度在-0.074微米95%以上,二次粗细分级作业的沉砂给入粗螺Ⅱ,粗螺Ⅱ的精矿给入精螺Ⅱ,粗螺Ⅱ的中矿给入扫中磁Ⅱ,粗螺Ⅱ的尾矿给入浮选作业,精螺Ⅱ的精矿为重选精矿之一,精螺Ⅱ的中矿返回精螺Ⅱ,精螺Ⅱ的尾矿与扫中磁Ⅱ的精矿一同给入再磨机再磨后返回一段粗细分级作业,
c) 二次粗细分级作业的溢流产品给入磁选作业,磁选作业的精矿给入浮选作业,磁选作业的尾矿为磁选尾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强化现行生产流程中的粗细分级过程,在一段粗细分级后又增加了一段粗细分级作业,对一段粗细分级旋流器的溢流进行再次分级,将二次粗细分级作业的旋流器的分离粒度降低在18-22微米,溢流粒度在-0.074微米95%以上,获得三种级别产品,分别给入后续选别作业,实现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增加重选作业处理矿石量的比例;
2、加强现行生产流程中的重选作业,在保留现有处理粗细分级旋流器沉砂的螺旋溜槽分选回路的条件下,增加处理二次粗细分级旋流器沉砂的螺旋溜槽分选回路,将不同粒级范围的矿石进行分级重选,可以充分发挥重选的优势,改善分选条件,提高分选指标;
3、处理二次粗细分级旋流器沉砂的螺旋溜槽结构参数拟定为:直径1200mm、螺距630mm,更适合螺旋溜槽处理原料的粒度较小及处理量较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原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贫赤铁矿选矿分粒级、窄级别分选工艺,针对取自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粗细分级作业的溢流矿样,采用分级-重选-磁选-反浮选的原则流程进行分选,具体步骤如下:
a) 鞍千矿的原矿经一次球磨机磨矿,磨至一次分级溢流中-0.074微米粒级含量达到55%,给入旋流器进行一次粗细分级作业,获得粗粒级的旋流器沉砂给入粗螺Ⅰ,粗螺Ⅰ的精矿给精螺Ⅰ,粗螺Ⅰ的尾矿给入扫中磁Ⅰ,精螺Ⅰ的精矿为重选精矿之一,精螺Ⅰ的中矿返回精螺Ⅰ,精螺Ⅰ的尾矿和扫中磁Ⅰ的精矿给入再磨机进行再磨后返回一次粗细分级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碱值碱式碳酸锌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速溶牛蒡粉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