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边栝楼种子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011.7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旭;唐必宏;罗必安;谢巍;庞巧玲;沈继军;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巴县牟家坪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6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边 种子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栝楼繁殖技术,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双边栝楼种子进行双边栝楼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别名瓜楼,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主产于中国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亦产。栝楼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果实入药称全栝楼,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全栝楼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果实制剂有抗菌、抗癌、润肺、祛痰、润肠、散结作用;种子制剂有润肠、滑肠、清热、化痰的功能;块根制剂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能。栝楼品种有仁栝楼、糖栝楼、川贵栝楼、南方栝楼和双边栝楼(T.rosthornii Harms)五种。据测定,陕西镇巴境内的双边栝楼是一种高质量栝楼,其浸出物含量均超过《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标准。目前这种双边栝楼的繁殖基本上是采集野生双边栝楼种子来完成,由于现有技术不够成熟,种子发芽率只有60~70%,幼苗质量差、成活低,产量低,再由于种子繁殖生长年限长,容易退化,繁殖的双边栝楼质量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双边栝楼种子繁殖方法,解决现有双边栝楼种子繁育技术中种子发芽率低、幼苗质量差、成活低和产量低以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边栝楼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按下述步骤进行:
1.种子采集贮藏
9~10月份采集成熟的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双边栝楼大果,将其悬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2.种子繁殖
2.1催芽
2~3月从晾干的果实中剥出优质种子,先放入35~50℃温水中浸泡4~6小时,再用20%的沼液浸泡24小时,沥干水分后拌入3~5倍湿细沙,在25~30℃温室内催芽;
2.2播种育苗
建小拱棚育苗床,打制好营养钵,营养钵中的营养土为60%腐熟有机肥和40%地表土的混合土,将裂口种子的破口向下摁入营养钵中,每个营养钵以2~3粒种子为宜,将营养钵紧凑摆放在育苗床上,用营养土填充钵体之间的空隙并保持表盖土厚1~1.5cm,慢浇水渗透苗床,整个育苗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0~60%,种子出苗前拱棚内温度保持在30~32℃,出苗后床温控制在25℃左右,再逐渐降低温度,种子出苗一周后开始通风炼苗,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即小苗高度达10cm以上时方可移栽;
2.3大田移栽
大田地块选择在阳光充足、通气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和平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的砂质壤土,每亩施45%硫酸钾复合肥40~60kg、硼砂0.8~1.2kg、硫酸锌0.8~1.2kg、腐熟有机肥2000~4000kg,做成1.5m宽的高畦,4月上中旬将小苗连同营养钵一起移栽至大田,株距为1.5m×1m,每亩不超过400株小苗,田间套种高秆农作物遮阴;
3.田间管理
大田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喷洒5kg10~20ppm赤霉素和0.1~0.3%尿素的混合液;当苗高至1.5m左右时,用1%尿素溶液或10%的沼液喷施一次叶面肥,喷透为宜;5月份以后每个月每亩追施1次复合肥10kg或喷施浓度为20%的沼液叶面肥,喷透为宜;当栝楼茎长到30cm以上时,开始搭设棚架,使茎蔓上架生长;瓜蒌上架生长后,及时修枝打杈,每株只留2~3个壮蔓,保证茎蔓通风透光;栝楼生长期间应自始至终保持田间无杂草,追肥使用有机肥,用生物农药做病虫害防治;
4.防寒越冬
当年冬季,在植株根的周围施加适量厩肥或堆肥,然后从距地面1米处剪除上部茎蔓,将留下的茎蔓平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覆土;
5.人工授粉
第二年和三年开花期,在早晨8~9时露水干后收集雄花的花粉,用毛笔逐将花粉涂抹到雌花的柱头上;
6.采收加工
待果实成熟后,即当果实表皮有白粉,色泽变成浅黄色时即可采收;将采收的果实悬挂于通风、干燥处晾干,至色泽鲜黄,即为全栝楼;取出内瓤和种子后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后即成栝楼皮;种子用水洗净后晒干即成栝楼仁;3~5年生雄株栝楼于10月下旬采挖,雌珠待果实摘完后采挖,挖出的栝楼根趁鲜去掉芦头并刮去粗皮,切成10~15cm的短节,粗的纵剖为2~4块,晒干或烘干既成天花粉。
上述2.2中,拱棚的合适高度为35~50cm。
上述2.3中,所述高秆农作物是玉米,玉米的每亩套种量为1000窝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巴县牟家坪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巴县牟家坪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