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温烟气脱硝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1555.1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岳军;王瑞洋;莫建松;刘伟;虞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04;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12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温 烟气 蜂窝状 scr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氧化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下催化活性较高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实现多环境目标统筹管理和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污染物,可导致酸沉降、引发光化学烟雾、加快温室效应,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的NOx排放总量已经超过1800万吨,如果不对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计未来十年我国NOx排放量将迅猛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届时无疑会成为世界第一大NOx排放国。
在众多的烟气脱硝方法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采用最多的烟气脱硝方法,其脱硝效率可达90%以上。脱硝催化剂是SCR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费用通常占SCR系统初始投资的30%~40%。催化剂的布置方式一般有高尘布置(HD)、低尘布置(LD)和尾部控制(TE)三种,低温SCR催化剂能在较低温度下催化还原NOx,因而可采用尾部控制。这种工艺进入反应器的烟气粉尘及SO2的含量很低,催化剂抗磨损和抗堵塞性能好,可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细孔径催化剂,还可提高烟气流速,可有效减少催化剂用量,提高使用寿命。就我国目前固定源燃烧装置的现状而言,采用低温SCR催化剂是最经济适合的选择,突出的难点就是催化剂的低温活性问题。因此,一方面,研制开发与之匹配的低温高效、性能稳定的低温SCR催化剂成为该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另一方面,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申请号为201010235033.6的专利以金属有机框架物为载体,以Mn、Fe、Cu、V、Ce为活性物质,制成的催化剂在80~200℃测得NO的转化率在80%以上。但由于活性物质是通过浸渍法负载,活性物质容易脱落。申请号为200510031743.6的专利以TiO2为载体,活性组分为Mn及变价金属铁或铜或钒或铈或铬的氧化物,在120℃时活性接近100%,但是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为颗粒状,在工业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申请号为201010559955.2的专利以负载TiO2-SiO2涂层的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活性组分是Mn、Fe、Ce、Zr、W等元素的氧化物,通过原位沉淀法制得,但其NO转化率在120℃时很低,平均只有54.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烟气脱硝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提高SCR脱硝催化剂的低温(80~120℃)活性并极大地提高整体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的强度及成型率。
一种用于低温烟气脱硝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组分和添加剂,所述载体为纳米锐钛矿钛钨粉与钛硅粉的混合粉料,所述活性组分为含锰、铈、铁和锆的金属化合物;所述添加剂为酸液、碱液、结构助剂和粘结剂;
以载体的质量份为100份计,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载体中钛钨粉与钛硅粉的质量比为3.5~4.5∶1;其中,钛钨粉中含有5~10%的纳米级WO3,钛硅粉中含有5~10%的纳米级SiO2。TiO2作载体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耐磨性能相对较差,本发明中,采用纳米锐钛矿钛钨粉和钛硅粉的混合粉料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耐磨性能好。
所述的含锰前驱体包括醋酸锰、硝酸锰和二氧化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含铈前驱体为硝酸铈、二氧化铈和三氧化二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含铁前驱体为草酸亚铁、硫酸亚铁、氯化亚铁和三氧化二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含锆前驱体为硝酸锆或/和氧化锆。
硝酸铈和醋酸锰都需先在40~60℃的环境中干燥后研磨粉碎。
所述的酸液为乳酸,所述的碱液为氨水。乳酸的浓度优选为29~60%,氨水的的浓度优选为2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硬盘USB3.0数据线
- 下一篇:矩形防误插电连接器及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