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肚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318.5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黎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12;A61M37/00;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5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腹泻 中药 肚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肚兜,具体的讲是一种通过多味中药配制而成,用来治疗小儿腹泻中药肚兜。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我们常见病之一,此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多的困扰。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其次为细菌感染或饮食因素所致,西医最好的方法是输液,而输液过多及抗生素滥用,已经引起国人担忧;祖国医学治疗其方法多样,其内服汤剂,味苦,小儿特别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敷药,以解决治疗小儿腹泻中困扰,内病外治,方便无痛。
解决方案
本发明由由一透气性良好的棉衬布制作而成一个布袋,袋内封装特制中草药粉构成,中草药粉成分由煨薏苡仁、山药、山楂、煨肉豆蔻、丁香、地椒、磁石按各等重量混合组成;粒度60—80目;药袋的外形不特定,可以个性设计,但药袋的尺寸5—10cm2范围,每个药袋的装药量是6—15克。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取药袋,用白酒或陈醋充分浸润1小时后,对准患儿肚脐穴,用胶布固定,12小时候取下,再侵入再敷贴,一昼夜一贴,小儿腹泻一疗程为一贴,一般一二贴即愈。
本发明中药袋的用药机理是通过皮肤、穴位和经络吸收传导药物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药中的薏苡仁味甘淡,药性比较平和,生用利水渗湿,炒用健脾养胃,常用于脾虚腹泻,“利小便所以实大便”,针对本病脾虚湿盛,起到健脾利湿功效。
山药补脾胃、益气阴、止泄泻。
山楂擅长促进油腻肉食消化,而焦山楂特长止泻,针对本病积滞,起到消积健脾利湿功效。
煨肉豆蔻温中收敛止泻。
丁香:甘、辛、大热,暖胃温肾,国外有报道丁香油酚具有透皮促进作用,并做为透皮促进剂使用,丁香尚含一些止痛、温里、散寒的成分,发挥着促渗、治疗双重功能;地椒是西北地道药材,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消化不良,腹泻,透皮作用亦强。
磁石,安神镇惊。
中医病因病机:脾虚、湿盛是本,积滞、受寒、受惊是标,诸药合用,消积化食,温胃健脾,燥湿之泻,使积滞得消,脾阳得补,胃气得键,大肠得固,则泄泻自除,经酒侵润,敷贴于患儿肚脐穴,这一具有独有的经皮吸收构造和敏感的神经纤维分布的贴敷要穴上,融入磁疗机理,使药物随穴入经归脏而发挥疗效,药穴兼彰,脾阳振,命火旺,清升烛降则泄泻自愈。
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使用药袋贴敷,内病外治比口服中药有明显的优点,用药合理,治愈率高,使用方便,无副作用,价格相对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取中草药煨薏苡仁、山药、山楂、煨肉豆蔻、丁香、地椒、磁石各1.75混合,用研磨装置研磨过80目筛,用透气性良好的网衬制成8厘米乘以6厘米的袋,取药5.8放入上述袋中,再用塑料袋封装备用。
实施例1:
姓周,男,2岁,该患儿腹泻月余 ,每日腹泻10到15次,频繁呕吐,低热烦躁,精神不振,面黄肌瘦,指纹青紫,曾打针输液及中药治疗多次无效,来我外诊所在患儿肚穴敷贴上述中药袋侵渍白酒,第二天晨起拉出腐卵样便一次,伴有奇臭,午后又排便一次,便略见形,次日又敷贴上述药袋一贴,大便如常而愈。
实施例2:
徐丹,性别,女,年龄3岁,该患儿一年前因感冒,复又因其母少奶后,症见:形体消瘦,体重不増,毛发焦枯,发际如穗,食不消化,大便溏泻,头大劲细,腹凹如舟,睡卧不宁,时时腹痛,唇舌色淡,苔濡无力,指纹色淡,将上述中药芯用米醋侵渍,敷贴于患儿肚脐穴,敷帖三个疗程后,诸恙均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黎明,未经刘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