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环形布料溜槽起始状态调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214.4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进涛;薛辉;王宏林;杨绪;陆虹江;曹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华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050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环形 布料 溜槽 起始 状态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炉环形布料溜槽起始状态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布料有三种方式,包括环形布料、扇形布料及定点布料,这三种布料方式中最长使用的是环形布料,只有高炉料面出现严重不平整时才会采用扇形或定点布料。高炉溜槽布料系统进行环形布料时,物料由受料斗经料溜阀到达溜槽,溜槽绕铰接点旋转,物料随溜槽的旋转而下落,形成圆环形布料。具体布料控制过程为:收到布料信号,料流阀开启,受料斗中的料落下,旋转溜槽沿环形布料轨道旋转进行环形布料。布料过程中,通过对溜槽倾角α角的改变,可将物料布到炉内不同直径的多个环。比如布料共预先设定布4个环,对此次布料环数、倾角角度、布料圈数进行设置,一旦设定完成,每次布料时,布料器倾角先开到60°,等待布料信号,布料信号到来时开料溜阀,开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开始布料。溜槽倾角分别为60°2圈、45°2圈、30°3圈、20°2圈,由此形成均布的料面。这种布料方式会有几个问题:1、溜槽倾角α角的参数是预先根据标准的料面高度设定好的,每次布料时都会按照设定的角度进行布料,但因每次布料时料面高度不能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溜槽倾角α角虽然一定,但物料沿倾斜的溜槽下落至料面的具体位置会因料面高度不同而不同,由此,会导致每次物料布到炉内的位置也会发生径向改变,致使物料不能准确的下到预想的位置。2、每次开始布料时,料流阀开启,旋转溜槽沿环形布料轨道的圆周角β的角度是随机的,也就是每次布料时物料下到炉内的位置是随机的,这样,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每次布料起始点的位置,多次布料后,就有可能出现局部料面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炉环形布料起始点调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布料起始点选择不当所造成的料面高低不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高炉环形布料溜槽起始状态调控方法,环形布料的物料由受料斗经料溜阀及溜槽下落至高炉内,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设定料面标准高度h1、与所述料面标准高度h1相对应的溜槽倾角α1角、初次布料时溜槽所处的圆周角度β0、每次步料时步进角度数值β1;
高炉内设置有料面高度探测装置,收到布料信号时,料面高度探测装置探测并记录料面适时高度h2;
按计算公式:α=arctg【tg(α1×h1)/ h2】,计算出本次料面高度h2所对应的溜槽倾角α角的角度;
驱动溜槽倾角机构动作,改变溜槽倾角为α角;
驱动溜槽旋转装置旋转,使溜槽达到本次布料的圆周角度β,第n次布料时的β=β0+(n—1)×β1;
开启料流阀,布料开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料面高度探测装置为物料探尺,其高度探测过程为:
预先设定探尺提升至最高位置时的高度;
收到布料信号时,探尺自料面开始,向上提升至最高位置,通过探尺编码器的读数,得到并记录本次料面高度h2。
本发明通过对料面的高度监测,使每次布料时溜槽倾角α角随料面高度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以保证所下物料的径向位置精准,进而保证炉内物料料面在径向上的平整。通过自动控制料溜阀开启时布料溜槽达到预定的圆周角度β,使每一次布料起始点均匀的分布在第一环上,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料面在整个环线上的均匀、平整。本发明采取这种布料控制方法,可有效避免每次布料时因不能精确控制溜槽的起始状态,而导致多次布料后出现的局部料面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高炉内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炉环形布料溜槽起始状态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华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华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菌剂、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