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0465.0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水谷嘉宏;平林修;野吕丰;冈本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26 | 分类号: | H01R13/42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壳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防止端子配件脱落的双悬臂状的矛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有这种双悬臂状的矛杆的连接器的一例,公知有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中,矛杆的形状为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挠性板的中央部突出设置有卡定突部、挠性板的后端支撑于空腔的底面、前端支撑于空腔的前壁,如果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到空腔内,则一边使矛杆向下方弯曲成圆弧状一边被压入,如果被压入至碰到前壁的标准位置,则矛杆弹性复原、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防止端子配件脱落。
另一方面,在将端子配件从空腔拔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解除夹具强制性地使矛杆弹性弯曲,而解除相对于端子配件的卡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9363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例中,将解除夹具从矛杆的上侧的微小空间插入,在卡定突部的近前侧下压挠性板,而使矛杆弯曲,但解除夹具的插入空间狭窄从而难以进行下压操作,而且按压挠性板中的比卡定突部靠近前的位置,因此为了使矛杆整体弯曲成卡定突部脱离到卡定解除位置,需要较大的下压力,即,具有卡定解除的操作性变差的倾向,迫切希望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构成双悬臂状的矛杆的情况下提高其卡定解除的操作性。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的空腔,在该空腔的一个侧面以沿着上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且能够以基端侧为支点进行弹性弯曲的方式设置有矛杆,该矛杆在前端部具有与上述端子配件卡定的卡定突部,在上述矛杆的前端面中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前方延伸的挠性片,该挠性片的延伸端固定于上述空腔的前端侧的侧壁,并且在上述矛杆的前端面中的与上述挠性片的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与用于使矛杆向卡定解除方向弯曲的解除夹具卡合的解除部。
如果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到空腔内,则在使挠性片和矛杆弹性弯曲的同时被压入,被插入至标准位置后,挠性片和矛杆弹性复原且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卡定,从而防止脱落。在从空腔拔出端子配件时,从前方经挠性片侧方的空间放入解除夹具,与矛杆的前端面的解除部卡合并强制性地使挠性片和矛杆弹性弯曲,从而解除矛杆的卡定。
解除夹具能够利用挠性片的侧方这样的比较宽广的空间进行下压操作,此外能够对卡定突部的位置直接下压,从而能够以较小的下压力使矛杆弯曲预定量。除此之外,挠性片与解除部独立地形成,因此能够使挠性片的全长弯曲,使矛杆弯曲所需的力变得更小。
结果能够大幅提高使矛杆向卡定解除方向弯曲时的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为以下的结构。
形成有一对从上述矛杆的前端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的上述挠性片,并且在上述矛杆的前端面中的一对上述挠性片的形成位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述解除部。通过左右挠性片平衡性良好地弯曲,矛杆不会扭曲而是沿着垂直面弹性弯曲,顺利地进行对端子配件的卡定解除。
根据本发明,即使构成双悬臂状的矛杆也能够提高其卡定解除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阴端子配件的立体图。
图2是阳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该阳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该阳壳体的后视图。
图5是该阳壳体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是阴壳体的局部剖切俯视图以及阴端子配件的仰视图。
图7是从矛杆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从该矛杆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该矛杆的仰视图。
图10是以表示阴端子配件的插入动作的图9的X-X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阴端子配件的插入中途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阴端子配件插入到标准位置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强制性地使矛杆弹性弯曲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矛杆的仰视图。
图15是以表示强制性地使该矛杆弹性弯曲的状态的图14的XIV-XIV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阴侧的连接器,其如下构成:将与电线W的末端连接的阴端子配件10,以防脱落的方式容纳在阴侧的壳体20(以下为阴壳体20)中所设置的空腔2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0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