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9900.8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明;宋宝安;杨松;陈卓;贺鸣;李培;黎世泽;陈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707 | 分类号: | A01N43/707;A01N25/12;A01P7/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徐逸心;袁庆云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蚜酮缓释 颗粒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其特征是由活性成分吡蚜酮及乳化剂、分散剂、包膜剂和填料组成;其中吡蚜酮的含量为0.5%-15%,乳化剂的含量为0.01%-5%,分散剂的含量为0.01%-5%,包膜剂的含量为0.5%-9%,填料的含量为68%-9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蚜酮缓释颗粒剂,其特征是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水玻璃、三聚磷酸钠、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钠、三乙基己基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净洗剂LS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包膜剂为环氧树脂、聚丙烯酰胺、脂肪族二胺、多胺、芳香族多胺、石蜡、有机酸、有机酸酐、三氟化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填料为粘土、高岭土、滑石粉、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陶土、云母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及粘土、高岭土、滑石粉、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陶土、云母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的土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土球的直径在2-5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蚜酮缓释颗粒剂的制备,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取一定质量的吡蚜酮,然后按比例加入乳化剂、分散剂和填料配制成粉剂;
(2)按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土球放入可加热圆盘造粒机中,用水润湿,然后把步骤(1)配制的粉剂加入到圆盘中,使粉剂均匀且充分的吸附于土球表面;
(3)用配制的包膜剂溶液对步骤(2)制备的颗粒剂进行梯度包裹;
(4)把步骤(3)制备的颗粒剂在可加热圆盘造粒机中进行加热除去水分并固化;
(5)把步骤(4)制备的不同梯度包膜的颗粒剂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配,即制备成缓释颗粒剂;
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的含量为0.01%-5%,分散剂的含量为0.01%-5%,填料的含量为68%-98%;
步骤(2)中所述水的质量占土球质量的2%-15%;
步骤(3)中所述的包膜量为0.5%-9%,梯度为0.5%至9%依次递增;
步骤(3)和步骤(4)中可加热圆盘造粒机的转速为20-120 r/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缓释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制备的产物在可加热圆盘造粒机中用树脂进行梯度包膜的温度为60-110 ℃,固化的时间为10-15 min。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缓释颗粒剂的应用,其特征是用于防治蚜虫科、飞虱科、粉虱科、叶蝉科害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蚜虫科害虫是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所述的飞虱科害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所述的粉虱科害虫是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所述的叶蝉科害虫是小绿斑叶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农药缓释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缓释颗粒剂的适用范围为蔬菜、小麦、水稻、棉花、中草药、果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缓释颗粒剂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物播种或者移栽时将所述的农药缓释颗粒剂撒施入土壤中,或在作物生长期间撒施于作物根际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9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料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维修的滤水器轴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