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门锁、开锁系统和开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9322.8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培龙;陈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门锁 开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智能开锁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的开锁密码;
中央处理器,用于在判断到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符合预置的开锁条件时,输出开锁指令;
执行部件,用于接收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开锁指令,并根据所述开锁指令执行开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
第一比较器,用于判断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是否为预置的唯一开锁密码,或者是否为预置的多个开锁密码之一;
第二比较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比较器判断到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为所述预置的唯一开锁密码或者为所述预置的多个开锁密码之一时,判断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剩余开锁次数是否为0和/或当前时间是否在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开锁时间段内;
输出接口,用于当所述第二比较器判断到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剩余开锁次数不为0和/或当前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开锁时间段内时,输出开锁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近场通信信号接收电路、蓝牙信号接收电路或红外信号接收电路;
或者,所述执行部件包括:锁舌驱动电路、电机和带有齿条的金属锁舌,所述电机包括:转轴和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带有齿条的金属锁舌啮合;所述锁舌驱动电路,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机正转。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口通讯电路和/或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中央处理器和执行部件电连接的后备电源,所述串口通讯电路与所述智能开锁设备有线连接,且在所述智能门锁安装于防盗门上后,所述串口通讯电路位于房间内侧,用于接收所述智能开锁设备的用于设置开锁密码、开锁密码的剩余开锁次数或开锁密码的开锁时间段的设置信号。
5.一种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开锁设备和智能门锁;
所述智能开锁设备,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智能门锁发送开锁密码;
所述智能门锁为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锁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信号发射电路,所述信号发射电路包括:近场通信信号发射电路、蓝牙信号发射电路或红外信号发射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接收的开锁密码通过信号发射电路发送至所述智能门锁。
7.一种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接收智能开锁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的开锁密码;
b、当判断到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符合预置的开锁条件时,输出开锁指令;
c、根据所述输出的开锁指令,执行开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包括:
b1、判断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是否为预置的唯一开锁密码,或者是否为预置的多个开锁密码之一;
b2、当所述b1判断到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为所述预置的唯一开锁密码或者为所述预置的多个开锁密码之一时,判断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剩余开锁次数是否为0和/或当前时间是否在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开锁时间段内;
b3、当所述b2判断到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剩余开锁次数不为0和/或当前时间在所述接收的开锁密码对应的开锁时间段内时,输出开锁指令。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距离通信方式包括:近场通信、蓝牙通信和红外通信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d、接收所述智能开锁设备的用于设置开锁密码、开锁密码的剩余开锁次数或开锁密码的开锁时间段的设置信号;
e、根据所述设置信号,对所述智能门锁的开锁密码、开锁密码的剩余开锁次数或开锁密码的开锁时间段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3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