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9106.3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娟;于慧玲;董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凌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K9/06;A61P17/02;A61K31/125;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护理 治疗 褥疮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褥疮别名“压力疮”、“压迫性溃疡”。褥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总的来说,褥疮是由于营养血供与机体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的末期结果。
褥疮多因病瘫痪,长期卧床体质衰竭,卧床日久,护理不当,翻身活动不方便及肢体感觉障碍的病人易发生。过度消瘦,过度肥胖,水肿,动脉硬化均易促使褥疮形成。病人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和水泡,以后变成紫红色并开始破溃,破溃初期疮面鲜红有渗出液,然后疮面加深,颜色变暗发黑。好发于胸背、臀部、髋关节、足跟和外踝等受体重压迫处。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根据褥疮的发展过程,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一)淤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受压或受潮湿刺激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有的无肿热反应。(二)炎性浸润期,如果红肿部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受压表面皮色转为紫红,皮肤因水肿变薄而出现水疱,此时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三)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受到严重障碍,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败血症。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抗菌消炎为主,防止继发感染,但是这类药物对创面有较强的刺激性,换药时易损伤新生肉芽组织,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因此不能迅速生肌愈合疮口,所以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膏疗效显著、临床痊愈快且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快速有效的使褥疮溃疡面愈合,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制成所述中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马钱子20~40份 半夏20~40份 丹参15~30份 蝉蜕15~30份
海螵鞘15~30份 三七10~20份 秦艽10~20份 马勃15~30份
樟脑12~18份 地榆10~20份 野菊花15~30份 大蓟12~16份。
制成所述中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马钱子32份 半夏35份 丹参25份 蝉蜕20份
海螵鞘20份 三七15份 秦艽15份 马勃22份
樟脑16份 地榆12份 野菊花20份 大蓟14份。
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褥疮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马钱子、半夏、丹参、蝉蜕、海螵鞘、三七、秦艽、马勃、樟脑、地榆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粉碎处理,研细,过600目细粉,备用。
(2)将野菊花和大蓟加入容器中,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取药液;在剩余的残渣中再加入4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取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1.45的稠膏,减压干燥。
(3)将步骤(1)中所得细粉加入步骤(2)制得稠膏中混合均匀,于55℃干燥后,粉碎成600目的药粉,与辅料混合制成膏状即得。
所述辅料为菜籽油,药粉与菜籽油的重量比为3∶11。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马钱子:苦,寒,有毒。归肝、脾二经。有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中药志》载:“散血热,消肿毒。治痈疽,恶疮。”
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消痈肿的功效。《药性论》载:“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
丹参:苦,微温。入心、肝经。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载:“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的功效。《纲目》载:“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
海螵鞘:咸,微温。归脾、肾经。有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的功效。《别录》载:“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凌娟,未经王凌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样采集筒
- 下一篇:一种尼泊司他汀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