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48994.7 | 申请日: | 2012-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8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付立群;金海峰;董涛;聂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杨春香,宋志强 |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理 垃圾文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特别涉及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用户在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硬盘剩余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就出现电脑卡,非常慢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第三方软件产生的垃圾文件占用了用户硬盘空间导致的。这里,第三方软件为除电脑上管理软件之外的其他软件,而第三方软件产生的垃圾文件,为第三方软件在用户电脑上产生的临时文件或中间文件。
对于第三方软件产生的垃圾文件,其不能在第三方软件处于运行时状态清理,原因为:虽然垃圾文件是第三方软件在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或者中间文件,但第三方软件运行时可能还需要使用该垃圾文件,所以不能在第三方软件处于运行时态清理其产生的垃圾文件,若将其清理,会导致第三方软件运行时错误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电脑系统崩溃。
基于此,就需要用户在每次清理垃圾文件时,先关闭第三方软件,然后频繁手动启动清理垃圾软件清理垃圾文件,这种清理方式不够智能,且过分依赖用户的手动操作,操作频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实现智能化清理垃圾文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包括:
每隔设定时间检测第三方软件的状态;
在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监控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是否产生了垃圾文件,如果是,清理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的垃圾文件。
一种清理垃圾文件的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每隔设定时间检测第三方软件的状态;
监控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监控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是否产生了垃圾文件;
清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监控模块监控到所述第三方软件产生垃圾文件时,清理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的垃圾文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在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如果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了垃圾文件,则清理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的垃圾文件,这相比于现有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无需用户在清理垃圾文件时先关闭第三方软件,之后频繁启动清理垃圾文件的操作,而是智能化地自动帮助用户清理垃圾文件,这实现了智能化清理垃圾文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3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3另一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清理垃圾文件的方法包括图1所示的流程: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每隔设定时间检测第三方软件的状态。
这里,设定时间可由用户自定义,比如为用户电脑开机后每隔5分钟检测。
步骤102,在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监控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是否产生了垃圾文件,如果是,执行步骤103。
当然,本步骤102中,当监控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未产生垃圾文件,则直接结束当前流程,或者再返回步骤101。
步骤103,清理所述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的垃圾文件。
也就是说,步骤103是在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执行的。如上文所述,虽然垃圾文件是第三方软件在运行状态时产生的临时文件或者中间文件,但第三方软件在运行时可能还需要使用该垃圾文件,为保证第三方软件正常运行,即使在检测到第三方软件处于运行时产生垃圾文件,也不清理其产生的垃圾文件,而是在第三方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时才清理其产生的垃圾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在步骤103清理垃圾文件之前,进一步提供用于清理垃圾文件的模式给用户选择,这里,所述用于清理垃圾文件的模式至少包括:提醒模式和直接清理模式;并且,获取用户选择的用于清理垃圾文件的模式。通过这种动态向用户提供清理垃圾文件的模式,一方面保证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清理垃圾文件模式,提供效率,另一方面体现本发明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系统
- 下一篇: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