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835.5 | 申请日: | 200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3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香;李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戎志敏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te 系统 支持 用户 设备 移动性 方法 | ||
本申请是于2006年3月29日提交给中国知识产权局的名称为“LTE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200610067459.9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伙伴计划(以下简称3GPP)提出的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以下简称LTE)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第三代伙伴计划(以下简称3GPP)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是对图1 3GPP系统结构的描述。
101用户设备(以下简称UE)是用来接收数据的终端设备。102 NodeB是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简称RNS)负责无线收/发的节点。103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以下简称CRNC)是直接控制NodeB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UE之间的接口称为空中接口。104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以下简称SRNC)是控制承载信息的无线网络控制器(以下简称RNC),如无线资源控制(以下简称RRC)状态。105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以下简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为GPRS)支持节点(以下简称网关GPRS支持节点为GGSN)和106服务GPRS支持节点(以下简称SGSN)为数据的传输提供路由。SGSN和RNC之间的接口为Iu接口。107 E-PDN是外部的公共数据网,提供数据源。
现有的GGSN收到用户数据后,经过之前为该用户对应业务建立的用户平面,通过GTP-U发送数据给SGSN,同样SGSN收到数据后,通过GTP-U把数据发送给RNC。用户数据在RNC和Node B的处理结合图2详细介绍。
图2是现有的无线接口协议结构。现有的空中接口被分成三层:205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层(L3)。L2被分成子层:204媒体接入控制(以下简称MAC)、203无线链路控制(以下简称RLC)、201分组数据会聚子层(以下简称PDCP)和202广播组播控制(以下简称BMC)。202 BMC是只在处理广播业务的时候才有用,这里不会详细描述。图中的椭圆圈是业务接入点(以下简称SAP),用于子层间端到端的通信。204 MAC和物理层之间的SAP是传输信道。RLC和MAC之间的SAP是逻辑信道。PDCP和BMC分别通过PDCP和BMC SAP接入。L2提供的业务称为无线承载(以下简称RB)。206无线资源控制(以下简称RRC)可以对PDCP、BMC、RLC、MAC和物理层进行配置,是控制平面的功能。PDCP和BMC只是用户平面的功能。RLC在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功能是一样的。
从SGSN来的分组域的用户数据到达RNC后,首先由201 PDCP对数据进行头压缩(上行为解压缩)。PDCP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保证不丢失数据的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以下简称SRNC)重定位。然后由203 RLC实体进行处理。RLC的功能是成帧(分割与合并)、自动重复请求(以下简称ARQ)和加密。204MAC层被分成不同的网络实体,这里不详细描述。MAC层的功能是混合ARQ(以下简称HARQ)、随机接入控制、传输格式组合选择、UE识别及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205物理层的功能是发送和接收无线帧、功率控制等。物理层的功能在Node B实现。数据在RNC和Node B之间是通过传输信道的帧协议(以下简称FP)来传输的。
在现有的系统中,UE在NodeB之间或者RNC之间(没有重定位)移动时,通过软切换,可以保证数据的不丢失。因为有严格的同步关系,网络测和UE测在激活新的链路的同时,才去激活(deactive)旧的链路,保证无缝移动。
图3是现有的SRNS重定位过程。下面是对流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