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稻田灌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713.6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钟晓梅;王明新;孙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稻米 含量 稻田 灌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稻田灌水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采矿、冶炼和制造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及城市污水污物的排放,导致Cd、Pb、Hg、Cu等对生物有毒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快速、过量地积累,这一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金属元素的大部分被概括在一起,被称之为“重金属(Heavy metals)”元素。在各重金属元素中,镉(Cd)是受到关注程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因为Cd容易被植物吸收,并常常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
Cd对人体毒性极高,且易被人体吸收积累。有充分研究结果证明,Cd对动物的肺部、前列腺、肾上腺、睾丸及造血系统等多种器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据日本研究,长期食用Cd含量高的大米会引起人体肾脏功能紊乱,导致死亡率上升,寿命缩短。发生于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已被日本环境机构证实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被Cd污染的大米所致。Cd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确定为对人类的致癌物质。
在中国工矿区及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工业的发展及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对二十多处采矿、冶炼及工业废水污染点的调查表明,一些地区的农田Cd污染非常严重,且面积和程度呈上升趋势。如广西阳朔铅锌矿废水污染的农田土壤含Cd量达10-136mg/kg;沈阳张士灌区受污染农田面积2800hm2,土壤Cd含量5-7mg/kg;湖北大冶炼铜厂的烟囱排出的镉对周围10km范围的农田造成污染,污染农田面积达8700hm2;上海炼锌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所污染的农田土壤平均镉含量达7.7mg/kg;“世界钨都”江西大余县遍布钨矿厂,受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达5000多hm2,土壤平均镉含量为0.62mg/kg,与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镉污染情况相似。上述污染地区稻米Cd含量为0.29-1.09mg/kg,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2mg/kg)。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对江苏省8市28县的抽样检测表明,江苏省部分地区粮食(大米、小麦、面粉)的Cd含量超标率达25%。而且,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往往生长并未受到影响,但糙米的Cd含量已超过卫生标准数倍,甚至十多倍。因此,Cd在土壤-稻米-人类系统中的移动和累积受到高度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稻米中镉含量,为此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灌溉时期能有效降低稻米中镉含量,并且不影响水稻产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稻田灌水方法,在水稻分蘖盛期到抽穗期控水(秧苗移栽后40-70天);其它时期淹水灌溉,保持水层5-10cm。
与水稻全生育期淹水灌溉比较,水稻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低于5%)(见附表1),但稻米Cd含量下降22.2%-53.8%(见附图1-4)。如在抽穗前其它时期控水,会显著降低水稻产量(产量下降18%-35%),如在抽穗后控水,会显著提高稻米Cd浓度(稻米Cd含量上升12.8%-166.7%)(见附图1-4)。
作为优选,水稻分蘖盛期到抽穗期的控水为轻度控水,轻度控水具体操作方法是:排干水层,让土壤自然干燥到轻度缺水(轻度缺水是指从土壤外观上看,表土开始变硬,但未发白,出现细微裂纹;如测定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5%));达到轻度缺水后,再灌水到饱和,但未出现明显水层,然后让其自然干燥;如此重复进行。控水程度过轻,降低稻米Cd含量的效果较差;控水程度过重,水稻产量会显著下降。
此外,宜选择对土壤中Cd吸收能力较弱的粳稻品种,不宜选择对Cd吸收能力较强的籼稻或杂交稻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