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防止光轴偏斜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466.X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6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白木学;千代原阳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3B13/36;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161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驱动 装置 自动 对焦 相机 防止 光轴 偏斜 调整 方法 | ||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框体,具有可在成像元件上对被拍摄物进行成像的摄影镜头以及对该摄影镜头加以可移动性支撑的透镜支撑体;
所述框体具有被载置面,被载置面形成于所述成像元件的对向侧上,且被载置在与所述成像元件相平行的载置面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载置面是通过向所述框体施加面向所述成像元件方向的压缩力,使所述框体产生塑性形变,与所述透镜支撑体所支撑的所述摄影镜头之间的平行位置关系得以被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框体的光轴方向后端侧至少部分具备热可塑性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被载置面是通过所述框体的光轴方向最后端的所述成像元件对向侧的面的整体来得以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被载置面是根据突部的顶端得以形成,突部的顶端形成于所述框体的光轴方向最后端的所述成像元件对向侧的面上,且面向所述成像元件方向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被载置面是通过在所述框体的光轴方向最后端的所述成像元件所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的至少3个微小突起的顶端所形成;所述微小突起是在所述框体的周方向上空出一定间隔且面向所述成像元件方向突出。
6.一种自动对焦相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7.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焦相机。
8.一种防止光轴偏斜的调整方法,适合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具有平坦的基准面的基准台,以该基准面作为载置面;
B.调整基准台或者入射光的光源,以使得作为光轴调整用的入射光的光线相对基准面呈正交入射;
C.提供一加压头,对加压头的冲压面实施调整,使得加压头的加压面和所述入射光的光线之间光轴倾斜成为零;
D.将透镜驱动装置的框体的对向于成像元件侧的面即被载置面,面向基准台,将框体搭载于基准面上;以及
E.沿所述光线方向移动加压头,使加压头的加压面对接于框体,为使摄影镜头正交于所述光线而将框体夹在加压头和基准面之间并进行加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在框体支撑测定用镜板,使测定用镜板和摄影镜头平行,在摄影镜头搭载到透镜支撑体之前,或者在摄影镜头搭载到透镜支撑体之后,为使所述测定用镜板正交于所述光线而将框体夹在加压头和基准面之间并进行加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在摄影镜头搭载到透镜支撑体之后,将成像元件配置进摄影镜头的光轴方向后侧,使光从摄影镜头的前侧入射,得到从成像元件传来的输出,以此成像元件的输出为基础,对摄影镜头和成像元件之间的平行度作出直接判断,并实施所述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4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