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气子站系统及其压缩机调压跳级节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864.X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威尔(天津)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滨海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系统 及其 压缩机 调压 跳级 节能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天然气子站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却器及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至天然气入口的管路上依次设有带有压力变送器的第一管路节点和第二管路节点,所述两个管路节点之间设有气动球阀,其中,
一条管路直接连接至第一管路节点构成低压输出管,与售气机的低压管口连接;
所述两个管路节点之间设有调压管路,所述调压管路包括气动球阀和调压器;
所述第二管路节点经气动球阀和冷却器一级冷却连接至所述压缩机二级气缸的入口,同时所述压缩机一级气缸的出口连接至该气动球阀和冷却器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管路节点还连接至所述压缩机一级气缸的入口,后经气动球阀连接至压缩机二级气缸的出口,最后经冷却器二级冷却连接至高压输出管和中压输出管,所述高压输出管和中压输出管的管口均设有气动球阀;
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低压输出管的气源管路,该管路通过调压器为上述各气动球阀提供动力气源;
还包括控制上述各气动球阀的电磁阀组,所述电磁阀组接收所述两个管路节点处、所述压缩机一级气缸出口和二级气缸出口处以及高压输出管和中压输出管处的压力变送器传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各气动球阀的气源的开关。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管路为并列的两条,在同一个气动球阀后设置两条并列的调压器支路,每条支路上均设有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本条支路的手动球阀,所述手动球阀设于气动球阀和调压器之间,通过该手动球阀的切换实现调压器的一用一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各支路产生的多余气体并进行集中排放的放空管路。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所述压缩机机体的润滑油系统进行放空的主机放空管路,所述主机放空管路的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各级气缸的相应放空接口,其出口连接至所述放空管路。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连接至所述压缩机一级气缸出口的第一安全阀和连接至二级气缸出口的第二安全阀,用以泄放多余气体使压力保持在设定值,所述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放空管路。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然气入口与第一管路节点之间、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压缩机二级气缸入口之间以及二级冷却输出管路上均设有过滤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管路节点处、所述压缩机一级气缸出口和二级气缸出口处以及高压输出管和中压输出管上均设有用于进行信号上传的压力变送器,还设有进行现场压力显示的压力表。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出管及中压输出管均连接至气瓶,用以存储系统升压后的天然气。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系统停机时储存管路中天然气的储气瓶组,所述储气瓶组的入口经气动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路节点后的管路上,其出口经手动球阀连接至所述放空管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然气子站系统的压缩机调压跳级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控制流程实现,
所述天然气入口的气体压力小于3MPa时,系统停机;
所述天然气入口的气体压力大于等于3MPa且小于7MPa时,通过电磁阀组控制各气动球阀,使天然气先后进入压缩机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得到两次压缩;
所述天然气入口的气体压力大于等于7MPa且小于13MPa时,通过电磁阀组控制各气动球阀,使天然气进入调压管路减压至6.5MPa,之后先后进入压缩机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得到两次压缩;
所述天然气入口的气体压力大于等于13MPa且小于等于20MPa时,通过电磁阀组控制各气动球阀,使天然气进入压缩机的二级气缸,得到一次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威尔(天津)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威尔(天津)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8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