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及其读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140.5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涛;梁绍博;孔静伟;闵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海创中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7/00;H04W12/06;H04W84/1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军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终端 互动 感应 wifi 电子标签 及其 读取 方法 | ||
1.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智能终端靠近WiFi电子标签的感应区域,WiFi电子标签中的感应模块感应到智能终端靠近,WiFi电子标签被触发,开始感应周期计时;
步骤2,被触发后的WiFi电子标签随即生成一个密钥LKEY,并将LKEY封装成数据帧,并转换为WiFi信号,准备发射;
步骤3, WiFi电子标签通过控制其短距定向天线,向感应区域发射一次WiFi信号,等待智能终端的返回数据,并开始等待计时;
步骤4, 当WiFi电子标签接收到智能终端发来的TFI加密数据,使用LKEY进行解密,获取到智能终端的序列号SN和地址ADDR;
步骤5,成功获取到智能终端的SN后,输出给标签管理器进行验证;
步骤6, 当智能终端离开WiFi电子标签的感应区域或感应计时超时,WiFi电子标签感应到该事件,完成一次感应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WiFi电子标签接收到智能终端发来的TFI加密数据,使用LKEY进行解密,获取到智能终端的序列号SN和地址ADDR,若WiFi电子标签接收到多个智能终端发出的TFI加密数据,则只对第一个接收到的TFI数据进行处理,若等待智能终端返回数据超时,或获取到的智能终端的SN校验错误,则重复第3步骤,直至感应周期计时超时或感应到智能终端离开感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功获取到智能终端的SN后,输出给标签管理器进行验证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若存在标签管理器,则将该SN发送给标签管理器进行验证,标签管理器对SN进行验证后,并将验证结果以TFI命令统一修改为TFI数据的方式返回给WiFi电子标签,WiFi电子标签再将标签管理器返回的TFI命令转发给感应区域的智能终端;若不存在标签管理器,则根据配置直接发送TFI命令给感应区域的智能终端。
4.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互动感应WiFi电子标签本体(1),互动感应WiFi电子标签本体(1)内设有控制器(2),控制器(2)的提示控制端与提示模块(3)相连,控制器(2)的接口控制端与附加接口(4)相连,控制器(2)的USB接口端与USB模块(5)相连,USB模块(5)与电源(6)相连,电源(6)还与控制器(2)相连,控制器(2)的WiFi控制端与WiFi模块(7)相连,控制器(2)的开关控制端与模拟开关(8)相连,WiFi模块(7)通过模拟开关(8)与短距定向天线(9)相连,短距定向天线(9)与智能终端(11)无线通信,智能终端(11)与感应模块(10)进行感应,感应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提示模块(3)内设有声光提示单元(12)和声音提示单元(13)相连,声光提示单元(1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相连,声音提示单元(13)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加接口为 串口、3G、以太网或WiFi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内的感应模块(10)与智能终端(1)之间的有效感应距离小于等于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距定向天线(9)与智能终端(11)之间的有效感应距离小于等于1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智能终端互动的感应式WiFi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模块(10)与短距定向天线(9)安装在同一水平面的相邻位置上,且感应模块(10)的发射与接收方向与短距定向天线(9)的发射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海创中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海创中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1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轧法生产3004铝合金带材的方法
- 下一篇:图片显示处理方法及相应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