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3887.5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章国林;陈俊;陈文腾;俞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64 | 分类号: | C07D233/64;C07D409/1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羰基 咪唑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化合物合成,特别涉及一类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咪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杂环骨架,它广泛存在于多种分子中,如生物素、组氨酸、组胺和生物碱等。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治疗用药物等方面都有作用。另外,咪唑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中间体和配体,因此,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在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中都十分重要。
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由取代乙二醛和醋酸铵在一定条件下先形成一个亚胺结构的中间体;然后两分子的亚胺很快缩合得到取代-2-羰基咪唑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为4-取代-2-羰基咪唑(a)和5-取代-2-羰基咪唑(b)的互变异构体混合物。
。
由于取代乙二醛化合物的合成相对比较麻烦,大都涉及到一个氧化过程,因此对一些分子中含有易氧化基团的化合物就不能用此方法来合成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
有文献报道以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电化学的方法来合成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此方法反应条件比较复杂,难以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洁、收率高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羰基叠氮类化合物和乙基黄原酸钾在溶剂中于60~80℃(较佳为70℃)反应,反应时间为5~7小时(较佳为6小时);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与乙基黄原酸钾的摩尔比为1:0.45~0.55;
羰基叠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类取代基;
2)、将步骤1)所得的产物去除溶剂后,经萃取、水洗、干燥、过柱,得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
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或。
备注说明:一般而言,每1mmol羰基叠氮类化合物配用6~10 ml(较佳为8ml)的溶剂。
作为本发明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溶剂为极性溶剂,极性溶剂为异丙醇、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或乙腈。
作为本发明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与乙基黄原酸钾的摩尔比为1:0.5。
在本发明中,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备注说明:上述式中的1a、1b为代号,以下类同;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溴-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甲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羟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甲氧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氯-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2-叠氮-1-(噻吩-2-)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1-叠氮-3,3 -二甲-2 - 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4’-氰甲氧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当羰基叠氮类化合物为3’-羟基-2-叠氮苯乙酮时,所得的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为:
。
本发明所提供的取代-2-羰基咪唑化合物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告知的是最佳工艺参数):即将羰基叠氮类化合物(I)在乙基黄原酸钾(II)催化下(50mol%),在70℃条件下反应,得到取代-2-羰基咪唑类化合物(III),反应式为:
。
其中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类取代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取代-2-羰基咪唑化合物制备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易得,操作简单。
(2)适用范围广。
(3)乙基黄原酸钾作为催化剂,其用量仅为羰基叠氮类化合物的50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3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