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铣削式破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2594.5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琴;杨亚楠;张斌;郭伟;王磊;蒋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削 式破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钻、铣削式破墙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救灾工作手册,在灾后营救行动中,解救被困在地震坍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时,救援人员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有选择性地移除建筑物残骸,使用吊装设备抬起沉重的楼板。在缺少必要设备,人力所不及的情况下,要采用破墙的方式实施救援。此时即单纯的依靠人力用重锤击打坚实的水泥墙体形成人员可以通过的孔洞,效率低,由此会延误救援的最佳时间;另外,重锤的冲击力会对在坍塌楼体内的受困者造成极大的危险,甚至会危机生命。因此,如何能在灾后营救行动中快速地形成可供人员进入的孔洞,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灾后营救行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钻、铣削式破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开挖量小、效率高以及扰动量小,实用性强、便携、廉价、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灾后营救行动中,针对各种坍塌的墙体能快速地形成可供人员进入的孔洞,实现对受难人员的及时救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钻、铣削式破墙装置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门型支架,所述门型支架的两支撑梁的内侧设有纵向导轨;所述门型支架内设有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纵向导轨配合的滑块,所述安装支座上固定一主电机,位于所述主电机下端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转刀盘,所述旋转刀盘上设有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4个圆柱刀具,所述圆柱刀具的前角为140-150°,所述圆柱刀具的切削刃的长度4-5mm;所述主电机的上端设有安装支座升降的手动进给机构;还包括电气控制部分,所述电气控制部分包括控制主电机转速的变频调速器、控制旋转刀盘正反向旋转的行程开关及显示旋转刀盘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行程开关配合的限位块,所述行程开关控制旋转刀盘按照1/4周交替地正、反向旋转。
本发明钻、铣削式破墙装置,其中,所述门型支架的横梁上设有通孔,所述手动进给机构为穿过该通孔的丝杠螺母机构。所述门型支架由门架上部和门架下部构成,门架上部和门架下部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主电机为齿轮减速交流电机。多个圆柱刀具所在圆周的直径为450-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钻、铣削式破墙装置以丝杠螺母机构为进给机构,通过三相交流电驱动齿轮减速交流电机按照正、反转1/4圆周交替工作;以逐层钻削进给后,再通过圆柱刀具的铣削作用,以圆周切割法代替全断面的切削,实现在墙壁上快速地形成一直径约为500mm的孔洞挖掘。本发明适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墙体开洞,尤其适用于地震坍塌建筑物中需要开洞的墙体,使震后或各种墙体坍塌后的及时救灾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钻、铣削式破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滑块12与连接板14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丝杠螺母机构,2-门型支架,21-门架上部,22-门架下部,3-主电机,4-电气控制部分,5-行程开关,6-限位块,7-刀盘,8-钻头,9-墙体,10-圆柱刀具,11-导轨,12-滑块,13-安装支座,14-连接板,1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2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接触网综合作业车
- 下一篇:内曝气中空纤维膜载体模块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