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2222.2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艺;陈雪珍;李仁霞;李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 赖氨酸 芽孢 杆菌 原生 质体 制备 再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解铜绿微囊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夏秋季节蓝藻大面积快速繁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大量的蓝藻覆盖在水体表面,严重阻碍了水体的流动,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复氧率减小,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臭,鱼、虾等浮游生物因生活环境发生恶化而死亡。目前控制蓝藻最常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机械打捞,然而人力、物力有限,仅能打捞小部分的蓝藻,大部分的蓝藻在水体内因腐烂而消失,而蓝藻危害并没有随着其消失而减弱,腐烂的蓝藻细胞破碎后就会向水体释放各种藻类毒素,其中属于蓝藻门的微囊藻在世界蓝藻水华水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的太湖流域就以微囊藻为主,它在繁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性较大的MCs,并储存在细胞内,随着微囊藻的死亡及藻细胞的破碎,MCs被释放到水体中,且以溶解性状态存在,严重威胁流域附近居民的健康。在现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传统方法达不到理想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利用溶藻细菌和MCs降解菌联合处理蓝藻,构建兼具溶藻和MCs降解功能的双效工程菌即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原生质体融合重组可使两亲本菌株的优良性状同时表达出来,也可能使隐性基因因重组而暴露表达或随机产生新的基因表达出新的性状,从而成为微生物育种的一种途径。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高效降解菌株用以处理污水的研究已经有报道。《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第24卷第2期34-37页报道了廖劲松等以单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S27和K215)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高效PVA降解菌F-4。《河南科学》2009年第27卷第7期809-812页报道了张琪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兼具两个亲本优良性状的红霉素高产菌株,对提高红霉素产量及化学药价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溶藻、降解MCs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筛选出多种溶藻菌、MCs降解菌,溶藻菌在溶藻过程中,破坏蓝藻细胞,释放出胞内MCs。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能将两株分别具有溶藻、MCs降解能力的细菌构建成兼具两个亲本菌株优良性状的高效降解工程菌。目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溶藻、MCs降解工程菌构建上的应用,国内外鲜有报道。
通过分离筛选获得溶藻细菌F8,其对铜绿微囊藻FACHB-905均有较好的溶藻效果。可从以下两个思路出发:一是制备溶藻细菌、MC降解菌复合菌剂;二是构建兼具溶藻和MC降解功能的转基因工程菌。本方法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工程菌为基础,主要研究实验室已分离的溶藻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的原生质体制备,该菌是本实验室从太湖流域野生白鲢鱼肠道中筛选出的1株溶解铜绿微囊藻的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已申请发明专利,保藏号为CGMCC NO.6106。鉴于亲本菌株的抗性标记工作量大,天然抗性难以确定,抗性突变亦可能使优良性状发生不定向改变,为确保亲本菌株保持其各自的优良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既减少了工作量,又保证了后续研究中融合子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解铜绿微囊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使得其制备率与再生率都达到较高范围。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溶解铜绿微囊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菌种活化培养:
将保藏的菌株F8重新转接至平板划线分离3次,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新鲜的细菌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温度为30℃,转速120 r/min的振荡培养箱中纯培养至对数期,约为108-109个/mL;
(2)原生质体的破壁酶解:
取4 mL活化的菌液,4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经SMM缓冲液洗涤3次,用3.2-3.8mL的SMM缓冲液重悬;加入0.1-1 mg/mL的溶菌酶0.2-0.8mL,在水浴温度30℃条件下酶解0.17-1 h;酶解结束后,3000 r/min离心收集原生质体,用0.55 mol/L的NaCl溶液洗涤3次,洗去酶解液后用4 mL 0.55 mol/L NaCl溶液悬浮即可制备得到原生质体;
(3)原生质体的再生:
取上述步骤的原生质体悬浮液,用高渗NaCl溶液稀释到合适的三个梯度,分别吸取200 μl涂布于高渗固体培养基,每个梯度做三个平行,置于30℃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使得原生质体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22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脂生产导热油炉系统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冷机组背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