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颜料微胶囊涤纶色丝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1854.7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戚栋明;陈智杰;赵晓丽;徐杰;申兴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颜料 微胶囊 涤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涤纶色丝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颜料微胶囊涤纶色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纺前着色技术,在纺丝前加入着色剂而制得的有色聚酯纤维为涤纶色丝。涤纶色丝所用着色剂一般为耐高温型颜料(能够承受300℃以上高温),不含禁用结构和成分,生物相容性好;上述着色剂在成纤后可被完全包裹在纤维内,颜料利用率高;色丝纺丝过程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特征,即不会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水,产品也无须再经印染,因而可在有效解决涤纶染色难的同时,避免印染过程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环境问题;此外,所纺涤纶色丝还具有外观好、色泽均匀、色牢度高等特点。所以涤纶色丝深受色织、针织、毛纺等行业的普遍欢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现有的涤纶色丝制备技术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所用颜料既需耐高温又需与聚酯有一定的相容性,因而可选范围较小,导致色丝颜色较为单一,难以实现色谱的多样化和系统化;颜料颗粒与聚酯相容性较差,生产过程中颜料颗粒迁移运动能力强,易形成微米级的聚集体,这不但影响生产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导致色丝应力集中和颜料显色效率低;此外,为提高颜料颗粒在纤维内的分散性,加工过程中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载体等助剂,这些物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增塑作用,会明显降低涤纶色丝的力学性能。上述缺点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纺前着色纤维的品质。
微胶囊技术始于上世纪30年代,并在70年代中期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食品等诸多领域。最近十年,对颜料颗粒的微胶囊化处理也有不少报道。例如Kawkett[Langmuir,2008,24(5):2140-2150]、Landfester[Macromol Mater Eng,2007,292(10-11):1111-1125]、Bourgeat-Lami[Polym Int,2003,52:542-547]、Okuyama[JAPS,2008,108:1288-1297;Macromol Mater Eng,2007,292(4):495-502]、Tang[J Mater Chem,2010,20:8112-8115]等人分别通过乳液、细乳液、微乳液、悬浮、微悬浮等原位聚合,实现了多种高分子材质对有机颜料颗粒的有效包覆,从而低成本地制得了一系列有机颜料微胶囊。并通过对聚合方法及工艺的系统选择和协同调节,实现了对微胶囊粒径(100nm-10μm范围内可调)、颜料含量(颜料的质量含量已可达微胶囊的30%以上)和颜料品种(主要有酞菁蓝、永固黄等)的可控和多样性。本发明申请人也通过原位细乳液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高包裹率、高颜料含量、交联程度可控的三原色微纳米级的有机颜料微胶囊[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441:145-149;高分子学报,2011(2):145-150;纺织学报,2010,31(8):97-102;纺织学报,2011,32(8):81-86,91],并将上述自粘性有机颜料微胶囊应用于织物的涂覆整理,发现这些有机颜料微胶囊具有与纤维基质良好的相容性,相应的后整理织物表现出良好的色深性、色牢度和柔软性。但当前,上述颜料微胶囊主要应用于纸张喷印、皮革涂覆和纺织品后整理等领域,直接用于涤纶色丝还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实施容易、显色效果好且强度保持良好的微胶囊涤纶色丝的制备方法。
一种有机颜料微胶囊涤纶色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颜料微胶囊胶乳破乳、水洗后干燥,控制水的质量分数在2×10-6以下,得到固体粉末,作为有机颜料微胶囊色母料;
(2)将聚酯切片干燥,控制切片中水的质量分数在2×10-7以下,得到干燥的聚酯切片,与步骤(1)中的有机颜料微胶囊色母料混合后,加入螺杆挤出机中,在275℃-288℃和转速50r·min-1-60r·min-1下熔融共混,采用3000m/min-3100m/min的纺速纺丝,再经冷却、上油、拉伸和卷绕处理后,得到有机颜料微胶囊涤纶色丝。
本发明采用有机颜料微胶囊色母料替代现有的颜料色母料或者颜料,可以方便地得到显色效果好且强度保持良好的微胶囊涤纶色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