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1679.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齐云;安新城;叶静文;韩诗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53/06;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龟子 绿僵菌 七氟菊酯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分布范围大,寄生广谱等特点,对人、畜和作物无毒害,可寄生多种昆虫,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绿僵菌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并且具有不同于现有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主要作用于昆虫血淋巴免疫系统,使之丧失免疫防御功能。全球对绿僵菌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大田实际防效不稳定,极大地制约了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七氟菊酯(Tefluthrin)是可用作土壤杀虫剂的拟除虫菊酯,对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高效,可以颗粒剂、土壤喷洒或种子处理的方式施用。它的挥发性好,有助于其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向靶标生物的渗透。但长期单独使用七氟菊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其幼虫俗称蛴螬,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分布广泛,其危害性在地下害虫中居首位,是一类世界性难防的地下害虫。
近年来,蛴螬在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山东、河南等省,发生面积扩大,危害严重。传统使用的高毒农药特丁硫磷、呋喃丹等因环境污染严重已被禁用,而替代化学农药辛硫磷、毒死蜱等用于防治花生蛴螬,亦存在土壤、水体污染问题和残留问题。
因此,治理害虫抗药性和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可有效减缓害虫抗药性,因此,研制不同作用机理的复配制剂,有助于防止和克服害虫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可减少化学农药七氟菊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含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含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七氟菊酯为基本活性成分,金龟子绿僵菌与七氟菊酯按如下比例混合: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的个数与七氟菊酯的克数比为:(29~1)×200亿:(1~29)。
在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的个数与七氟菊酯的克数比优选为:9×200亿: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优选还配以助剂和,赋型剂或填料复配而成,其中金龟子绿僵菌含量为1~200亿孢子/克,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金龟子绿僵菌含量为10~100亿孢子/克。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配制成颗粒剂。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防治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白蚁,尤其适合防治蛴螬,其效果明显高于两种药剂单独使用。
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金龟子绿僵菌与七氟菊酯复配有显著增效作用,防治效果非常好,并可减少化学农药七氟菊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筛选试验,发现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混配对蛴螬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如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试验对象为铜绿丽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2龄幼虫,试验药剂为金龟子绿僵菌,七氟菊酯及金龟子绿僵菌和七氟菊酯的混配制剂。金龟子绿僵菌含量为200亿孢子/克,七氟菊酯为含量95%的原药。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 1154.15-2009,试验采用浸虫法。将2龄蛴螬幼虫浸入药液中10s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15头,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的活性。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模型和铁塔模型
- 下一篇:可轻便更换墨囊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