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1558.7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陶李;吕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关文魁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垫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与冲压厂使用多工位压机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量。
常规使用的多工位压机的最大装模高度为1145mm,最小装模高度为790mm(即装模高度调节量为355mm)。而正常设计的中小型结构件模具一般闭合高度设计为400~750mm,为满足多工位压机的需求,一般对应每种制件还需要开发一组垫板,以满足多工位压机的装模高度要求。然而,每种制件均需要开发一组对应的垫板,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垫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垫板,其用于辅助多工位压机装模,模具垫板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模具的上模垫板及下模垫板,下模垫板设有供所述多工位压机的顶杆穿过的顶杆过孔。
进一步的,下模垫板的中间部位设有废料孔。
进一步的,下模垫板设有便于起吊的吊耳。
进一步的,下模垫板的相对端缘设有便于卡扣于多工位压机的U形槽。
进一步的,上模垫板设有便于起吊的吊耳。
进一步的,上模垫板的相对端缘设有便于卡扣于多工位压机的U形槽。
进一步的,上模垫板上设有便于与模具连接的锁紧螺栓孔。
进一步的,下模垫板上设有便于与模具连接的锁紧螺栓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模具垫板包括上模垫板及下模垫板,当多工位压机生产完毕后,即可拆掉上模垫板及下模垫板,以便于用于其它模具。这样,上模垫板及下模垫板可以重复使用,通用性强,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垫板的上模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垫板的下模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垫板,其用于辅助多工位压机装模(图未示)。多工位压机包括压机工作台(图未示)。该模具垫板包括上模垫板1及与该上模垫板1配合使用的下模垫板3。
上模垫板1上设有便于与模具(图未示)连接的锁紧螺栓孔11。上模垫板1的两相对端缘处分别间隔设有多个U形槽13,且上模垫板1的该两相对端于邻近对应的U形槽13处凸设有吊耳15。上述的每一U形槽13与压机工作台对应设置,以便于卡扣压机工作台。
下模垫板3的中间部位设有废料孔31,以便于多工位压机冲压时产生的渣屑排出。下模垫板3上设有卡扣压机工作台的顶杆对应穿过的若干顶杆过孔33。下模垫板3还设有便于与模具连接的锁紧螺栓孔35。下模垫板3的两相对端缘处分别间隔设有多个U形槽37,且下模垫板3的该两相对端于邻近对应的U形槽37处凸设有吊耳39。且每一U形槽39与压机工作台对应设置,以便于卡扣压机工作台。
当多工位压机进行装模时,先将上模垫板1及下模垫板3通过锁紧螺栓(图未示)固定到模具上;再将起吊装置(图未示)固定在上模垫板1和下模垫板3的吊耳15、39上,启动起吊装置,使起吊装置将模具起吊并安装至压机工作台上即可。此时,上模垫板1和下模垫板3的U形槽13、39卡扣于压机工作台;卡扣压机工作台的顶杆对应穿过下模垫板3的顶杆过孔33。当多工位压机生产完毕后,松释锁紧螺栓从而拆掉上模垫板1及下模垫板3,以便于用于其它模具。这样,上模垫板1及下模垫板3可以重复使用,通用性强,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为保证上模垫板1及下模垫板3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可以将上模垫板1及下模垫板3分为相互固定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板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碳五分离用混合溶剂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料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