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9553.0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仁;曾佳;曾添;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仁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520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开放式 排气 冲程 活塞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没有复杂的进排气门机构,没有曲柄连杆机构,活塞作旋转运动的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领域,人们对如何提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性能的追求和简化机构,提高升功率方面的追求是执着不懈的。但是时至今日尚无飞跃性进展。有待人们去探索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只有作功冲程,废气自行从开放的出口排出,他是一种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具体内容如下:
本发明是在我们在以获得专利权的ZL200610112003.X,和申请号为201110059608.8的基础上开发的。
1:改原发明两冲程为单冲程,取消了传统四冲程发动机工作中的吸气和压缩两个冲程。改之以适时向燃烧室分别用两个喷咀喷入高压空气和油料。因喷入油料而可以取消吸气冲程,又因喷入的是适合的高压空气,从而可以省去压缩冲程。所以本发明方案是只有作功、排气两个冲程的发动机。又因本发明的活塞作旋转运动,活塞运行方向前、后同时工作。把作 功和排气两个冲程合二而一,这就形成了本发明的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
2:取消传统的压缩比概念,”压缩”根据需要由独立的空气压缩机来完成。
3:因为取消了压缩比的概念,所以燃烧室体积对缸体的体积比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提高输出功率。
4:图1是本发明方案的无曲轴开放式排气单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示意图。图2是机体形状示意图。图3、是左机盖示意图。图4、是右机盖示意图。图5、轮輻示意图。图6、是活塞示意图。
本发明应该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升功率大幅提高。
本发明是单冲程发动机活塞每经过缸体一次发动机就作功一次。所以升功率大幅提高是肯定的。
2:输出功率可随负载的改变而改变。
本发明的方案可用传感器检测负载的变化。用检测的信息控制压缩空气和燃料喷入缸数的多少,从而改变作功缸数达到改变输出功率的目的。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3:输出功率大。
本发明方案因为燃烧室的体积不和缸体体积挂钩。可随需要而改变,和单冲程的独特工作方式。可使增大输出功率变得非常容易。显然比重量也将大幅降低。另外和传统发动机对比 本发明方案的推力特别巨大,以四缸机为例主轴转360度传统发动机活塞作功两次。而本发明方案因为是单冲程主轴转360度活塞对主轴作功16次。且作功次数随活塞数量的增加成平方增长。即六缸机为36次,八缸机为64次。
4、我们的发明方案有大幅度节油的性能。
本发明方案因为结构上的特殊性使他具有大幅节油的优异性能。这种优异性能不单有理论上的根据,更有国内外实践上的证明。具体说明如下。
1,本发明方案因为点火是在和活塞脱离接触的独立的燃烧室中进行的,从而避免了传统的活塞式发动机因为点火提前角造成的迅速上升的高温高压气体对向上运动的活塞所作的负功损失。从示功图上测算这种负功损失大约为5%。
2,从实践上看目前各个发动机厂家都在争相为减少进排气阻力而开发多气门技术。据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研发中心的李恩明先生介绍:采用多气门可使发动机性能提高25%~30%。多气门都取得如此好的效益,那么我们的没气门开放式排气发明方案不是会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吗?
3,国外的实践也能证明我们的发明方案有大幅节能的可能性。去年国家发改委率团去德国考察德国的新技术:德国人把传统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各缸独立工 作改为相邻两缸为一组的分工合作。即甲缸完成吸气和压缩工作,通过设在两缸之间的圆盘形转换机构转换到乙缸。由乙缸完成作功和排气工作。据参加考察的吉利集团发动机厂厂长张存澄先生亲眼所见:当场测量:德国人取得了节油40%的优异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发明方案虽然在结构上和德国人的方案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压缩和作功在不同空间实施这一点是十分相似的。因此我们的发明方案也应有同样的节能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的发明方案具有节能40%甚至50%的前景是有理论和实践根据的。大幅节能是一个可以逐步达到的光明目标。
4:噪音低。
本发明方案因为摒弃了曲柄连杆机构,全部活塞同时沿周边方向推动主轴作旋转运动,运行非常平稳。噪音低是很自然的。
5:应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仁,未经曾庆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车用同步器齿套
- 下一篇:太阳能循环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