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桥电极互联阵列式LED器件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9269.3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詹腾;李璟;刘志强;伊晓燕;王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7/15 | 分类号: | H01L27/15;H01L33/00;H01L33/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电极 阵列 led 器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指空气桥电极互联阵列式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石油能源危机的到来,发展更高效率更省电的电子与照明设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趋势之下具有省电、环保(不含汞)无污染、寿命长、亮度高、反应快、体积小、高发光效率等优点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组件渐渐在照明产业中露出头角,应用范围遍及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仪器面板上的指示灯。
阵列式LED是在原DC LED芯片上分立出一定数量的微晶粒,然后将微晶粒通过金属电极互连,阵列式LED还可以分为两大类高压LED和交流LED,将这些微晶粒串联来提高整颗芯片的工作电压,故称之为高压(HV)LED,此外将这些微晶粒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和电极连接方式,使之在交流模式下也可以正常发光,故称之为交流(AC)LED。目前的DC LED产品在应用中存在一些弊端,如需要与变压器等原件一并使用,且寿命只有2万小时左右,而实际LED芯片的寿命却长达5-10万小时。与之相对,阵列式LED则无需额外的变压器,只需简短的驱动电路,不仅驱动成本降低,也避免了电路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因而成为当前具有市场前景的LED产品。
空气桥技术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因为集成电路的元件或互联结构之间通常采用介质材料隔离,这些介质材料如氧化硅和氮化硅虽然绝缘性比较好,但是有比较大的介电常数,因此许多工艺采用空气桥的连接方式。在本专利中我们将这种空气桥连接技术应用到阵列式LED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桥电极互联阵列式LED器件,该结构采用空气桥电极进行微晶粒互连,可解决侧壁的金属电极很薄导致的电压增高问题,可有效的增加出光面积,而且避免因钝化失效造成的短路现象,增加可靠性。对于交流LED,可以直接应用空气桥实现交叉布线的问题,同时提高阵列式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空气桥电极互联阵列式LED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外延结构,该外延结构包括衬底、N型氮化镓层、有源层和P型氮化镓层;
步骤2:采用光刻的方法制作掩膜,选择性刻蚀至外延结构上的N型氮化镓层,形成N型台阶,在外延结构的表面再次制作掩膜,将部分N型氮化镓层刻蚀至衬底,形成隔离的深槽;
步骤3:在外延结构的上表面沉积绝缘介质层,采用光刻的方法,腐蚀掉深槽侧壁以外的绝缘介质层;
步骤4:在外延结构表面制作一层薄膜材料;
步骤5:采用光刻的方法制作掩膜,去掉除深槽以外的薄膜材料,使深槽中填满薄膜材料;
步骤6:采用光刻的方法,在制作有薄膜材料的外延结构的上表面,通过旋涂光刻胶,制作掩膜;
步骤7:采用曝光、显影工艺将电极图形转移到外延结构和薄膜材料上;
步骤8:采用蒸镀的方法,制作金属层;
步骤9:采用lift-off工艺,形成金属电极;
步骤10:通过浸泡或腐蚀的方法,将深槽内的薄膜材料去掉形成悬空的桥型电极互联结构。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阵列式LED芯片外延结构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阵列式LED芯片经过深刻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阵列式LED芯片制作薄膜材料15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阵列式LED芯片的深槽中填满薄膜材料1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阵列式LED芯片制作金属层17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的阵列式LED芯片经过lift-off工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的阵列式LED芯片将深槽内的薄膜材料15去掉形成悬空的桥型电极互联结构的最终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7所示,一种空气桥电极互联阵列式LED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外延结构1(参阅图1),该外延结构1包括衬底10、N型氮化镓层11、有源层12和P型氮化镓层13,所述衬底10为蓝宝石、硅、碳化硅或氮化镓,该衬底为图形化衬底或平面衬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