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及使用该骨架的变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38985.X | 申请日: | 2012-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向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00;H01F27/29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可调 变压器 骨架 使用 | ||
1.一种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主要由主架与至少一个插接件组成,所述主架包括呈柱体的绕组部与分别横向设置在绕组部两端的接线部和插接座,所述接线部、插接座与插接件均为长形块状体,所述接线部和插接座分别包括用于承托磁心的长形水平支撑板,所述接线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在支撑板下板面上的绕线端子,数个绕线端子沿所述支撑板的纵向排布;所述插接件主要由长形水平安装板及竖向设置在安装板一端下板面的绕线端子组成,该绕线端子至少为一个且数个绕线端子沿所述安装板的纵向排布,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上板面与所述插接座的支撑板的下板面之间设有连接结构,调节所述插接件与插接座之间的安装角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插接件安装固定在插接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接孔与插接柱,所述插接孔至少为一个,数个插接孔沿着支撑板的纵向排布,所述插接柱为一个且竖向设置在所述插接件的安装板上,所述插接柱插装在所述插接孔中,数个插接件的插接柱分别对应插装在对应的插接孔中将数个插接件连接固定在所述插接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线部和插接座的支撑板的上板面上分别竖向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是由所述支撑板与绕组部相连的侧边向上延伸而成,通过磁环套在所述挡板的外围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板面上而使磁心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与插接座还分别包括凸台和至少两个用于绕组引线走线的配线槽,所述凸台沿着支撑板的下板面与绕组部相连的侧边纵向延伸,所述配线槽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并沿凸台的纵向排布;所述绕组部为扁形体,即由上、下平面与侧面的弧形面组成,所述支撑板的下板面低于所述绕组部的下平面,所述配线槽的槽底面是自支撑板的下板面向所述绕组部的下平面过渡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接座支撑板的下板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块,数个定位块沿着所述支撑板的纵向排布,所述定位块之间的间隙与配线槽相对作为绕组引线横向走线的通道,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凸台、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边具有间隙作为绕组引线纵向走线的通道,绕组引线通过所述配线槽径由所述通道引向所述绕线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的安装板下板面上设有定位块与凸台,所述凸台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边上并沿其纵向延伸,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凸台之间分别具有间隙作为绕组引线走线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支撑板上设置插接孔的位置开有凹槽,所述插接孔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所述凹槽与所述插接件设置插接柱的一端相适应,通过插接柱插装在所述插接孔中以使所述插接件的该端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口边缘与所述插接件安装板的下板面相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设置绕线端子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对卡槽,所述卡槽至少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数个卡槽沿安装板的纵向排列,所述卡槽之间形成凸块,使绕组引线穿过卡槽且绕过凸块后从其它卡槽引出至绕线端子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支撑板上的凸台的台面与所述插接件安装板上的凸台的台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插接件安装板的上板面与所述插接座支撑板的上板面平齐;所述安装板设置插接柱的一端为板片,所述插接柱位于所述板片的上板面上,所述插接柱插装在所述插接孔中,所述插接座支撑板的下板面与所述板片的下板面相平。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可调变压器骨架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组合可调式变压器骨架、绕组和磁心,所述绕组绕于所述骨架的绕组部上,所述磁心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板面上且环套住所述绕组,所述绕组初级线圈的引线引向位于绕组部其中一端的绕线端子,而次级线圈的引线则引向位于绕组部另一端的绕线端子,所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引线分别缠绕在相对应的绕线端子上以实现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89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