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磷钢的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8622.6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森;李海波;王新华;刘锟;刘国梁;吕延春;崔阳;王文军;姜仁波;吕迺冰;南晓东;张立国;尹娜;刘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磷钢 冶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低磷钢的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转炉冶炼采用“加废钢、铁水→转炉吹炼→转炉出钢”工艺。该方法适用于冶炼一般质量要求的钢种。随着对洁净钢要求的提高,钢中磷含量要求达到0.0080%以下,加大了转炉脱磷的难度。为了生产超低磷钢,目前主要有两种工艺:(1)采用双渣冶炼的工艺,在脱磷结束后进行倒渣操作,倒掉一部分脱磷炉渣,再进行吹炼。但是在操作中为了保证脱磷效果,均采用高抢位操作,首先采用生成FeO的工艺,促进生成低熔点炉渣,利用FeO的氧化性进行脱磷,此工艺的缺点是:由于采用高抢位操作,容易溢渣;由于倒掉的炉渣中FeO含量较高,造成铁损较大。(2)采用双联转炉的工艺,即采用两个转炉冶炼的工艺,一个转炉脱磷,一个转炉脱碳,但是对于很多工厂而言,条件不允许,不能够实现两个转炉双联操作。
双渣冶炼工艺的难点是实现脱磷阶段快速造渣和快速倒渣工艺,目前一般采用加入CaF2的工艺,但是CaF2污染严重。
公开号为101314805,公开日为2008-12-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磷铁水转炉高效脱磷冶炼方法,该方法也在脱磷结束后实施倒渣操作,脱磷渣碱度控制在2.0~3.0,倒渣温度控制在1470℃。通过该方法,脱碳终点钢中磷含量能够控制在低于0.01%,但是该专利没有提供有利于脱磷渣倒出的方法。
公开号为1182799,公开日为1998-05-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水预脱磷方法,该方法利用转炉且使用合成渣进行铁水预脱磷,萤石用量达到了5.6~8.0kg/t,但是萤石的污染大,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低磷钢冶炼过程中污染大、脱磷炉渣化渣效果差,脱磷炉渣流动性差,钢水中磷含量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环保且能有效的提高脱磷炉渣化渣效果和脱磷炉渣流动性,降低钢水中磷含量的低磷钢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磷钢的冶炼方法,包括:将废钢兑铁水后经转炉吹炼脱磷获得脱磷钢液及脱磷炉渣;
向转炉中加入铝矾土,吨钢加入量为5-15kg,并控制所述脱磷炉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10-15%;
加入铝矾土1-2分钟后,将所述脱磷炉渣倒出转炉;
将所述脱磷钢液经转炉吹炼脱碳后获得低磷钢水及脱碳炉渣;
转炉出钢并将脱碳炉渣倒出转炉。
进一步,所述脱磷炉渣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CaO:25-34,SiO2:15-22,MnO:3-5,FeO:5-10,MgO:6-12,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
进一步,将废钢兑铁水后经转炉吹炼脱磷时,控制所述脱磷炉渣的碱度为1.1-2.3。
进一步,所述脱碳炉渣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CaO:44-50,SiO2:10-14,MnO:1-2.4,FeO:12-20,MgO:9-13,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
进一步,将所述脱磷钢液经转炉吹炼脱碳时,控制所述脱碳炉渣碱度为3.7-4.2。
进一步,所述低磷钢水中磷的质量百分数在0.0060%以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磷钢的冶炼方法,在一个转炉上实现超低磷钢的生产,热量比较富裕,冶炼时间较短。脱磷炉渣采用加入Al2O3降低炉渣的粘度,倒渣顺利,最终可实现脱磷转炉(倒出的渣量/脱磷总的渣量)≥70%,且由于加入Al2O3降低炉渣的粘度,脱磷炉渣流动性好,就可以采用低枪位操作,脱磷炉渣的FeO含量较低(5-10%),铁损较小。加入铝矾土替换传统工艺中的萤石进行化渣,避免了传统工艺污染大的问题。最终获得的低磷钢水中磷的质量分数能够达到0.0060%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双渣工艺冶炼低磷钢,脱磷和脱碳在同一座转炉内进行。在脱磷结束后倒掉一部分脱磷炉渣,再加入新的炉渣,进行吹炼脱碳。这种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难点,例如脱磷阶段炉渣化渣慢,调度跟不上。操作中为了保证脱磷效果,促进生成低熔点炉渣,均采用高抢位操作,以利用FeO的氧化性脱磷,容易溢渣,倒掉的炉渣中FeO含量较高,造成铁损较大。脱磷渣化渣效果不好,炉渣流动性差,倒出不彻底,容易回磷。传统工艺加入萤石化渣,污染大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8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助槟榔
- 下一篇:一种错误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