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产品支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6823.2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产品 支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的支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数码电子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很多电子产品需要互相搭配使用,比如摄像头、电视机机顶盒等,这些电子产品需要与显示器或液晶电视一起搭配使用。一般这些传统的电子产品固定方式比较简单,仅从显示器或电视上直接引出一根线,把摄像头或者机顶盒放在桌子上或者墙壁上,这样既影响美观,又不能很方便的随着显示器或电视机一起移动。而且随着液晶显示器或液晶电视越来越薄,尺寸越来越大,从而不能在显示器或液晶电视顶部直接放置摄像头或电视机顶盒。因此需要一个固定装置来连接这些电子产品到显示器或电视机上。
目前,一些电子产品支持装置,通过点接触的方式对电子产品进行支撑。例如,中国专利CN201120240984中揭露出一种便携式数码电子产品的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一电子产品101通过支撑装置102进行支撑固定。支撑装置102仅通过支撑杆103的末端点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撑固定,从而使电子产品支撑很不稳固。还有一些电子产品支持装置,通过线接触的方式夹持固定到显示器或液晶电视上。例如,中国专利CN201110094992中揭露了一种电视机顶盒支架。如图2所示,该电视机顶盒支架201通过挡板部202和可调夹持组件203夹持到一电视机上,可调夹持组件203通过横杆204附着到电视机的背面。即该电视机顶盒靠横杆204以线接触的方式固定于电视机的背部。但是当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很薄,且显示器或液晶电视的背面是曲面时,这样的夹持方式会变得很不稳固。横杆204很容易从电视背面滑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高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可以在曲面上进行电子产品的支持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其包括支持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持架上的固定座,所述支持架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铰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一电子产品,所述固定座包括至少一个可弯折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吸附于一曲面,所述固定板包括多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可活动的连接。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曲面接触的一面设有吸附层。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吸附层为粘合性材料。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吸附层为摩擦系数大的材料。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板为刚性材料,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条刻痕。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片可沿所述刻痕翻折。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片通过柔性材料的连接线连接。
较佳的,在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持装置中,所述固定板可弯折成弧形,并吸附于一弧形曲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多个固定片可翻折的连接在一起,多个固定片组合成可弯折的固定板,从而使固定板与曲面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使固定板能够更好的固定于一曲面上。进而使得与固定板连接在一起的支持架不易滑动错位,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电子产品支撑装置;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电子产品支撑装置;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局部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未经明基电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6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