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片组装的多孔ZnO三维超结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5875.8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彦刚;李燕妮;俞旭峰;徐箐利;饶品华;张文启;丁德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君铁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4 | 代理人: | 潘建玲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组装 多孔 zno 三维 结构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片组装的多孔ZnO三维超结构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无机微/纳米超结构的成分、尺寸、形貌和结构等对其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微/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材料 ZnO 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多种方法已经用于ZnO 分级纳米结构的制备,如液相法、加热回流、水热合成、化学气相沉积、溶剂热、电化学沉积等。
液相法合成条件温和、简单、经济、产量高,广泛的用于制备不同形貌的 ZnO 分级纳米结构。如Shi等利用太阳光照射 Zn(NO3)2 与 NaOH 混合液中Zn箔,成功的制备了长有几微米、外径低于 1 μm 的 ZnO 分级结构,分级结构的分支是由直径为 30-50 nm、长度约为 300 nm、紧密堆积剑形棒组成。纳米棒组合出三种形貌,一是棒束组成的花,每一棒束都是由剑形棒平行堆积组成的,棒束呈放射状排布,方向指向花形的中心;二是树形分级结构,以一根棱柱结构的棒为中心、其余的棒是这根棒的分支,生长方向为 {0001} 面;三是纳米棒分级结构,这一分级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该方法的特点是,在一步合成过程中,得到了三种分级结构,这三种结构的组成单元相同。
Yue 等采用 120℃ 下加热回流的方法,在没有催化剂、有机添加剂与模板的情况下,制备了 ZnO 纳米线纳米片组装成的分级结构,花形分级结构的直径约为 3-5 μm、棒的尺寸为 300-800 nm、棒上的纳米片的厚度为 4-5 nm;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分级结构为花形,花形主体由亚微米棒组成,每个棒上都有几圈呈阶梯状分布的纳米片,而且纳米棒单晶的生长方向是{0001}面、纳米片圈是非晶结构的。
Li 等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在不使用催化剂与模板的情况下,处理 Zn 箔与水合肼的溶液,制备了具有双边梳形的 ZnO 分级结构,其长度十几微米、宽度约 1.0 μm,双边梳形的中间是纳米棒,棒的直径 ~50 nm、长度有十几微米,组成梳形分支的纳米棒相互平行排列,长度约为 ~300 nm、直径 ~70 nm。双边梳形 ZnO 分级结构对罗丹名B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Liu 等通过在反应釜中,处理含有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有机无机混合溶剂,制备了直径约 400 nm 的棒形分级结构,棒的表面长满长度约 80 nm、直径约 20 nm 刺一样的纳米结构,这些刺全都向一个方向倾斜;该分级结构是单晶结构、表面积很大,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与光学性质;此外,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还可以将表面刺变为片状结构。
Kar 等利用溶剂热技术,在 170℃ 下反应、Zn 箔上会得到纤锌矿型 ZnO 纳米管阵列,管的长度为 ~500 nm,管壁厚 ~ 80-120 nm;在 200℃ 下反应,不仅有纤锌矿型 ZnO 纳米管、而且管末端会长出丝状的纳米线,纳米线的长度约为 500 nm、直径为 ~ 12-15 nm。
Yin 等以羟甲基纤维素钠盐的二元共聚物为修饰剂,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在 120℃下,成功的合成了空心双笼状 ZnO 纳米棒分级结构。空心笼的有几微米大小,是由长度为 500-1000 nm、直径在 50-100 nm 的纳米棒围成的;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实验参数,可以让双笼的中间部分断开或继续连接,从而得到单笼、双笼、三笼以及通过中间部位连接的多笼结构。
然而,上述合成方法得到的超结构的尺寸较小或需要借助模板,制作方法复杂,因此需要一种比较简便可以合成大尺寸的超结构材料。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片组装的多孔ZnO三维超结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片组装的多孔ZnO三维超结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步骤1:用氨水和锌盐分别配制氨水与锌离子前驱体溶液,获得适于ZnO三维超结构生长的反应溶液;
步骤 2:搅拌锌离子前驱体溶液,将该氨水前驱体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滴加到锌离子前驱体溶液中,完全加入后继续搅拌,静止、得到白色沉淀;
步骤3:通过抽滤分离得到的白色沉淀,用蒸馏水、乙醇洗涤后,置于60~90℃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完全干燥后,取出磨细,得到白色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漏电的高光效LED横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