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浮子、双接点式气体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5546.3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于在明;韩洪刚;赵义松;应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6/02 | 分类号: | H01H36/02;H01H35/2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子 接点 气体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变压器非电量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浮子、双接点式气体继电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上的气体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常规气体继电器,采用的是单浮子、单接点干簧管结构,单浮子结构气体继电器虽然能够使得变压器在内部故障时信号报警或跳闸,但是当变压器发生严重漏油时,该结构继电器只会信号报警而不会动作,这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同时,单接点干簧管由于受到震动等影响,稳定性较差,经常造成变压器误跳闸,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用双浮子、双接点式气体继电器,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气体继电器保护不全面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浮子、双接点式气体继电器,是在壳体内设有挡板、浮子及干簧管;所述的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浮子和下浮子;上浮子上连接有第一磁铁和第一双接点干簧管;下浮子上连接有第二磁铁和第二双接点干簧管。
所述的第一双接点干簧管和第二双接点干簧管为双接点干簧管,是由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串联构成。
所述的挡板下端通过第二支点与下浮子相连接。
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继电器变压器侧入口及继电器油枕侧入口。
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电力变压器用气体继电器,是在常规气体继电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下浮子,使得变压器在严重缺油时也会动作跳闸,不但在变压器内部故障时会进行报警和动作,而且在变压器绝缘油大量泄漏时也会进行报警和动作,对变压器的保护更加全面,在常规气体继电器的功能上完善了对变压器的保护。同时,气体继电器内干簧管采用双接点干簧管,使得变压器的非电量保护更加稳定,避免了外界干扰而导致的误动作,有效的防止了保护的误动作,增加了保护的可靠性。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洁合理,效果明显的特点,利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接点干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气体2,上浮子3,第一磁铁4,第一双接点干簧管5,挡板6,下浮子7,继电器变压器侧入口8,继电器油枕侧入口9,第一支点 10,第一干簧管11,第二干簧管12,第二磁铁13,第二双接点干簧管14,第二支点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双浮子、双接点式气体继电器,如图1所示,它是在壳体内设有档板、浮子及干簧管。主要是挡板6的下端通过第二支点10与下浮子7相连接。上浮子3上连接有第一磁铁4和第一双接点干簧管5;下浮子7上连接有第二磁铁13和第二双接点干簧管14。
在壳体1内充满变压器油,当变压器内部故障产生少量气体时,气体2从继电器变压器侧入口8流经气体继电器后滞留在壳体1内的上部。当气体积累较多时,上浮子3下降,同时带动固定在上浮子3上的第一磁铁4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第一磁铁4通过电磁力引发第一双接点干簧管5动作,使得变压器信号报警;当变压器内部故障严重时,绝缘油波动较大,使得绝缘油从壳体1上的继电器变压器侧入口8进入气体继电器而冲击挡板6,当达到一定流速时,挡板动作。由于挡板6与下浮子7共同固定在同一个支点10上,因此挡板6的动作会带动下浮子7以及固定在下浮子7上的第二磁铁13动作,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二磁铁13通过电磁力引发第二双接点干簧管14动作,使得变压器动作于跳闸;当变压器发生泄漏,导致油位下降,使得绝缘油从壳体1上的继电器油枕侧入口9流入变压器而流失,当严重流失时,气体继电器内充满空气,使得下浮子7下降,同时带动固定在下浮子7的第二磁铁13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第二磁铁13通过电磁力引发第二双接点干簧管14动作,使得变压器作用于跳闸。
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双接点干簧管5和第二双接点干簧管14的结构为为双接点式干簧管,是由第一干簧管11和第二干簧管12串联构成,如图2所示。该结构的双接点干簧管可靠性较高,可以避免接点的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