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5145.8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翁三杰;于海鹏;吴中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尖牙 快速 移动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
背景技术
尖牙的远中移动是正畸治疗二类错颌畸形中较为关键的步骤,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是基于牙周膜牵引成骨理论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尖牙远中快速移动装置。牙周膜牵引成骨理论认为牙周膜类似于牙齿与牙槽骨之间的骨缝,正畸过程中牙周膜牵引成骨正是利用了与鄂中缝快速扩弓的相似性-通过对牙周膜的快速牵引,从而达到尖牙的快速远中移动,节约后牙支抗,并且不会造成牙根吸收,牙髓坏死等不良反应。
现有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采用带环与牵引装置焊接得到,牵引装置由一根引导杆和一根螺杆组成。带环容易松脱,也容易在尖牙移动的过程中产生移位,影响尖牙移动的效果;牵引装置和带环的焊接处易造成脱焊,而且牵引装置也不够牢固,在尖牙移动过程中容易变形。所以,现有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损坏、脱落等状态,造成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治疗预期效果。另外,现有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由于和牙齿贴合不够,使得患者口腔内异物感强。
本发明中“远中移动”是指向后移动;“二类错颌畸形”是指需要尖牙尽量后移的病例;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接更牢固、不易松脱损坏且和牙齿更贴合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包括:两对相对应的尖牙牙冠和的磨牙牙冠,磨牙牙冠腭侧连接有连接件,磨牙牙冠和连接件整体铸造而成,牵引装置分别固定在每对尖牙牙冠和磨牙牙冠颊侧。
上述连接件为腭杆。
上述尖牙牙冠和磨牙牙冠均为金属牙冠。
上述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为:牵引装置由两侧引导杆、中间螺杆和两端固定槽组成,两侧引导杆和中间螺杆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端的固定槽中,且,两侧引导杆和中间螺杆的一端与固定槽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固定槽移动。所述的牵引装置通过固定槽固定在每对尖牙牙冠和磨牙牙冠的颊侧。
上述牵引装置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为:牵引装置由两侧引导杆、中间螺杆和两端固定槽组成,两侧引导杆和中间螺杆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端的固定槽中,且,两侧引导杆和中间螺杆的两端均可相对固定槽移动。所述的牵引装置通过固定槽固定在每对尖牙牙冠和磨牙牙冠的颊侧。
上述牵引装置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每对尖牙牙冠和磨牙牙冠的颊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现有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由于不贴合牙齿,所以使用时口腔内异物感明显;而且带环套在牙齿上容易松脱,也容易在尖牙移动的过程中产生移位,影响尖牙移动的效果。本发明采用牙冠替换带环,并整体铸造牙冠和连接件,连接更为牢固,且更贴合牙齿,明显降低了口腔异物感;采用牙冠替换带环,在正畸过程中不容易松脱移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在使用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进行正畸治疗时,尖牙后移的同时,磨牙也会前移。而本发明牵引器由于将两侧磨牙连为一体,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磨牙的前移,那么就使得尖牙能最大限度的后移,使得正畸治疗效果更显著。
3、传统的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牵引器中的牵引装置由一引导杆和螺杆组成,螺杆固定连接在引导杆上;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装置,其包括两侧引导杆、中间螺杆和固定槽,两侧引导杆和中间螺杆的至少一侧是可以相对固定槽移动,通过控制螺杆的移动就可以牵引尖牙的向后移动,操作简便;在牵引尖牙移动过程中可以保证尖牙尽量直立,移动过程平稳连贯;而且,两侧引导杆可以避免引导杆的弯曲变形,保证引导杆、中间螺杆沿固定槽能顺畅的滑动。
4、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激光焊接牵引装置和牙冠,则可避免脱焊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的咬合面观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具体实施的侧面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牵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的示意图。
图中,1-尖牙牙冠,2-牵引装置,3-磨牙牙冠,4-腭杆,2.1-两侧引导杆,2.2-中间螺杆,2.3-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电子级氯化铵的方法
- 下一篇:使用了硅粉末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