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扇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5015.4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岛谷泰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中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E05C19/02 | 分类号: | E05C19/02;E05C17/46;E05C1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富石律师事务所 31265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日本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扇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扇固定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将门扇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让其不能进一步打开或关闭的门扇固定器。
背景技术
门扇固定器能够将门扇固定在一定的开启状态,防止其在刮风等情况下意外关闭。最简便的门扇固定器是在地板或天花板的一边、亦或门扇的一边安装钩状锁定部件,同时在相对应的另一边安装可以挂住钩状锁定部件的环状部件,让钩和环能够在上述的开启位置挂接。该类固定器在挂接和摘下时必须蹲下或踮起脚操作,比较麻烦。
因此,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的特开2010-180584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门扇固定器,该产品站着便能够轻易地将门扇的位置固定或解锁。该固定器由安装在地板或天花板上、面对着门扇的固定器主体与安装在门扇上、固定上述固定器主体的锁定部件构成。
该锁定部件由与固定器主体接触后便会后退的滑动件,和给予该滑动件往前推力的弹簧,和前端有与固定器主体相嵌合的钩爪的碰锁,和被大致水平支撑在门扇上的心形凸轮(请参照该文献中图2等的附图标记60),和让较长方向的一端能够沿着上述滑动件转动且较长方向的另一端的导销能够嵌入上述心形凸轮的凸轮槽中的链杆等部件构成。
门扇处于待机状态(请参照该文献中的图4)时,导销位于凸轮槽的起点位置。门扇变成开启状态后,滑动件受到固定器主体的挤压,导销在凸轮槽中移动到锁定部被锁定,门扇变成锁定状态(请参看该文献中的图5与图6)
在该锁定状态下,只要把门稍稍往开启方向推,该导销便会沿着凸轮槽的解除部回到原先的起点位置(请参考本文献中的图7与图8)。也就是说,将门扇锁定或解锁均无需蹲下或踮起脚操作,只需将门扇往开启方向推动便可。
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构造由于是将心形凸轮大致水平安装的,因此至少需要保证锁定部件的横向宽度不小于该心形凸轮的横向宽度。且为了确保固定器主体的锁定与解锁的操作,必须让导销拥有足够的冲程,心形凸轮的小型化也有限度。因此,将心形凸轮大致水平安装时,不能对锁定部件的小型化有太大的期待。
此外,从心形凸轮与联动机构来看,导销沿被大致水平安装的心形凸轮的凸轮槽的运动,必须转换为在水平轴周围转动的碰锁的运动,该转换需要链杆与滑动件。因此容易产生若联动机构过于复杂则维修性降低,若部件数目多则不利于成本控制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是,如何在让将固定器主体锁定的锁定机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该构造的简易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门扇固定器由面对着门扇面安装在地板或天花板上的固定器主体,和安装在门扇内部或门扇面上,用来锁定上述固定器主体的锁定部件构成;上述锁定部件包括在水平轴周围转动的碰锁部,和在与该碰锁部的旋转面平行的面内形成凸轮槽的心形凸轮,和将上述碰锁部往上述固定器主体的锁定方向施加推力的弹性部件;上述碰锁部上形成有用来锁定上述固定器主体的钩爪部和长孔,同时还设有旋转轴,在上述长孔上设有移动轴,该移动轴在沿着上述凸轮槽移动时,上述碰锁部能在上述旋转轴的周围旋转,当上述移动轴位于一定位置时,上述钩爪部便能够锁定上述固定器主体。
在该构造下,将心形凸轮安装成与碰锁部的旋转面相平行,即竖立状态。这种设置能够抑制安装了心形凸轮的锁定部件的横向宽度,能够大大提高安装了该锁定部件的门扇的美观度。而且由于在碰锁部安装了移动轴,同时形成了钩爪部,因此仅通过碰锁部便能够将沿着心形凸轮槽的动作直接传送到钩爪部。从而使得联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化,减少了部件的数目,提高了维修性并削减了成本。
在上述构造下,上述凸轮槽把在门扇等待状态下保持上述移动轴的待机部,和在上述等待状态下将门扇推向开启方向时暂时接受上述移动轴的第一推入部,和从上述第一推入部向门扇的锁定方向引导上述移动轴的前进轨道,和将门扇锁住的锁定部,和从上述锁定部向门扇的解锁方向引导上述移动轴的后退轨道,和从上述锁定状态将门扇推向开启方向时暂时接受上述移动轴的第二推入部等大致连接成呈心形的环状;上述一定位置为上述锁定部。
这样构成的心形凸轮就能通过稍微往开启方向推动门扇的操作,切实进行门扇的锁定与解锁。
在上述各构造下,上述长孔的内壁及上述移动轴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突条,而另一个上形成有沟槽。上述沟槽中嵌入上述突条,在两者摩擦力的作用下,便能防止上述移动轴因自重而在上述长孔内的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中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中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