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狭管旋风风力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4927.X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姚伯龙;谢玉琪;杨伟涛;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狭管 旋风 风力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具体说,是带有狭管聚风装置的多狭管旋风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领域都知道,现行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为横轴式主动对风型,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长度较长,以经济型能最好的3MW机组为例,其单个叶片的长度已经超过40米。而增大单台风力发动机组容量的方法主要是增加叶片的长度,继续增加叶片的长度,不仅受到叶片强度的限制,而且会增加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如何在不增加发动机尺寸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功率,是风力发动机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中国201120318357.6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聚风型风机,这种聚风型风机是在涡轮叶片的外围套一个渐扩式圆锥形聚风短筒,虽然这种聚风短筒的前后口径之比只有1.3倍,但采用这种风机可使发电量提高三倍。借助聚风短筒使叶片获得更多的能量。由于涡轮叶片长度较长,聚风短筒又需套在涡轮叶片的外围,使得聚风短筒的体积巨大,重量较重。因此,这种风力发动机只能设置在较低的地面上,无法设置在高山上或高层建筑上。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又由于在长度长、重量重的涡轮叶片外围再套一个聚风短筒,整体重量更重,使得涡轮及聚风短筒无法随风旋转,只能利用单一方向的风能,风能的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狭管旋风风力发电系统。这种多狭管旋风风力发电系统,不仅体积小、重量轻,适用范围不受限制,而且风能的利用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多狭管旋风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其特点是还包括支架,支架顶部有环形平台。环形平台上有集风头,所述集风头含有弯管,其两端分别有进风口和送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轴向中心线呈水平状,所述送风口的轴向中心线呈竖立状并朝向下方。送风口外侧固定有法兰和外齿圈,所述送风口呈可旋转状伸入环形平台内。环形平台上有电机和测风装置,电机的输出轴上有齿轮,该齿轮与所述外齿圈啮合在一起。所述电机与测风装置间连有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本体处于支架底部,且发动机本体的转轴呈竖立状布置。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四周侧壁上均布有至少两个风口,风口外侧连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轴向中心线与发动机本体的外壳内壁间呈切向布置。发动机本体与集风头间有至少两个聚风狭管,所述聚风狭管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且自其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所述聚风狭管的上端连通后又与集风头的送风口相连通,聚风狭管的下端分别与发动机本体侧壁上相应引风管的外端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集风头的进风口左右两侧外壁上有附加进风口,该附加进风口的口部后缩至所述进风口之后,且与附加进风口的外壁下部相对的集风头外壁上有使附加进风口与集风头送风口连通的开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集风头的进风口上侧和左右侧外壁上有附加进风口,该附加进风口的口部后缩至所述进风口之后,且与附加进风口的外壁下部相对的集风头外壁上有使附加进风口与集风头送风口连通的开口。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集风头的进风口四周外壁上有附加进风口,该附加进风口的口部后缩至所述进风口之后,且与附加进风口的外壁下部相对的集风头外壁上有使附加进风口与集风头送风口连通的开口。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质合金烧结防粘涂料
- 下一篇:卡扣式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