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917.6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吉泽敏治;杉田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安装 限位 方法 带有 | ||
1.一种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是将限位圈坯料(1)安装到稳定杆(3)上形成限位圈(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坯料(1)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10),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锁止部,且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两端部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22、22),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A)将限位圈坯料(1)的一个弯曲部分(22)放入下模具(28)的下模具模腔(32)内,将稳定杆(3)放入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所述一个弯曲部分(22)内部;
(B)将限位圈坯料(1)的另一个弯曲部分(22)放入上模具(26)的上模具模腔(30)内,然后以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压缩限位圈坯料(1),将该两个锁止部锁止,在稳定杆(3)上形成限位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置于下模具模腔(32)内的弯曲部分(22)的模腔内部侧曲率半径(R)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且该弯曲部分(22)的长度大于等于该稳定杆周长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弯曲部分(22、22)的端部间距离(L2)大于等于该稳定杆(3)的直径,工序(A)中,稳定杆(3)经过该两个弯曲部分(22、2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限位圈坯料本体(1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B)中,在稳定杆(3)上形成限位圈(2)后,该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未完全合模,留有溢料间隙(3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一端上设有凸部(12),在该凸部(12)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14、14),该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一端上的锁止部包括该凸部(12)和该颈部凹槽(14、14);在限位圈坯料本体(10)另一端上设有两个突起(16、16),在该两个突起(16、16)之间形成有凹部(18),该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另一端上的锁止部包括该突起(16、16)和该凹部(18),步骤(B)中,该两个锁止部通过该凸部(12)嵌套于该凹部(18)、该突起(16、16)嵌套于该颈部凹槽(14、14)而锁止,并且,该凸部(12)依次经由该凹部(18)的开口、该凹部(18)的中部、该凹部(18)的底部这样的路径嵌套于该凹部(18)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3)小于等于该凹部(18)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4),在该两个突起(16、16)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20、20),该前端突起(20、20)的高度(h 1)大于该颈部凹槽(14、14)的深度(h2),在步骤(B)中,该前端突起(20、20)抵接至该颈部凹槽(14、14)时,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该前端突起(20、20)的一部分进入到该颈部凹槽(14、14)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B)中压缩该限位圈坯料(1)时,在相抵接着的限位圈坯料本体(10)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和在径向上与该位置相反侧位置的这两个位置形成向限位圈(2)厚度方向外侧扩展,并进入上述溢料间隙(36)中的溢料部(3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B)中进一步压缩该限位圈坯料(1)时,将该限位圈坯料(1)压扁、使该限位圈坯料(1)厚度变薄,而形成限位圈(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将要与稳定杆(3)接触的面上设有压花结构(24),在工序(B)中进一步压缩该限位圈坯料(1)时,将该压花结构(24)压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稳定杆(3)为圆柱状杆的情况下,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模腔面均为半圆形。
11.一种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2)由该限位圈坯料(1)按照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安装至稳定杆(3)上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在限位圈(2)上形成有上述溢料部(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9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