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方法及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34186.5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5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牛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0 | 分类号: | H04M1/6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耳机 放音时长 方法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声音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方法及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支持多媒体功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利用手机进行收听音乐、观看视频等娱乐活动。由于自控能力有限,青少年用户常常不能自觉控制使用耳机的时间,而这类用户又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收听大音量的音频节目,不仅会对耳膜造成伤害,严重地还会引发听觉衰弱症。
目前对于耳机放音时长进行控制的一种普遍处理方案是:
在耳机上设置计时器,当耳机插入手机后,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计时器达到用户设定好的时间后,耳机会自动停止放音工作,以达到对耳机放音时长进行控制的目的。
该处理方案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被停止放音操作的是耳机,当用户更换其他没有被停止放音操作的耳机后,仍可继续用耳机收听音频;
2、仅对耳机使用时间进行监控,未考虑音量参数对耳膜的影响,而大音量的声波相当于小音量的声波而言,其更容易对耳膜造成不可逆损害。
可见,需找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方法,以对耳膜更加有效的保护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方法及手机,以解决如何减少高音量对人体耳膜伤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手机检测到耳机与自身建立连接后,监测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是否超过预设音量上限值;
当手机监测到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超过预设音量上限值时,通过定时器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该上限值的时间;
当所述定时器记录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后,停止向耳机输出音频或发送提示通知短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定时器记录的时间没有超过所述预设的时间,则对所述定时器清零;
若所述定时器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的过程中,手机检测到耳机与自身断开连接,维持定时器的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当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超过预设音量上限值时,通过定时器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该上限值的时间包括:
当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超过预设音量上限值时,判断用于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该上限值时间的定时器是否为零,如果定时器为零,从零开始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高音量音频的时间;
如果所述定时器的值不为零,判断耳机与手机连接中断的时间是否小于预设中断时间,如果小于预设中断时间,则从所述定时器已存储的值开始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高音量音频的时间;否则,将所述定时器清零,从零开始记录耳机持续播放高音量音频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时器记录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后,发送提示通知短消息,包括:
所述定时器记录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后,向预设号码发送提示通知短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手机接收来自所述预设号码的指令消息,并执行所述指令消息对应的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耳机放音时长的手机,所述手机包括手机预设模块、耳机检测模块、音量监测模块、计时模块、耳机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手机预设模块,用于设置音频音量上限值和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
所述耳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耳机与手机是否建立连接,以及在检测到耳机与手机建立连接后,向所述音量监测模块发出触发信号;
所述音量监测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耳机检测模块发出的触发信号后,从所述手机预设模块读取设置的音频音量上限值,并监测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是否超过该音频音量上限值;以及在监测到耳机播放音频的音量超过该音频音量上限值时,将耳机播放音频输出到计时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收到来自所述音量监测模块的音频后,通过定时器记录该音频的持续播放时间,以及从所述手机预设模块读取设置的持续播放音频音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时间,并在记录的音频持续播放时间超过所述设置的时间后,向所述耳机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
所述耳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所述计时模块的触发信号后,使手机停止向耳机输出音频或发送提示通知短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