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072.0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忠;原峰;白茹;陈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庆忠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高压 损炉排式 生活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焚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垃圾的数量正逐渐增加,生活垃圾的焚烧,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生活垃圾的焚烧的发展趋势又以机械炉排式焚烧炉为主,目前市场主要炉排厂商的设备各有特点,绝大部分适用于中、小型机械炉排式焚烧炉,单台处理能力在700 t/d以上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炉排单元的结构,能很方便地根据处理量的不同组合出单台垃圾处理量在200t/d~1200 t/d的焚烧炉,炉排模块单元具有高压损的特点,能使垃圾在炉排上进行更好、更充分的燃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包括垃圾进料斗、推料器、多段炉排、出渣机、燃烧室、点火及辅助燃烧装置,多段炉排进一步分为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每段炉排在长、宽方向上由若干炉排模块单元组成,炉排模块单元进一步包括:液压缸、驱动梁、活动炉排梁、固定炉排梁、固定炉排块、活动炉排块以及风室,用以独立驱动以及配风,固定炉排梁焊接在两边的框架上,活动炉排梁焊接在两侧可活动的驱动梁上,活动炉排块设置在活动炉排梁上,固定炉排块设置在固定炉排梁上,活动炉排块与固定炉排块成行交替布置,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分别水平向下倾斜一角度,随着液压缸驱动活动炉排块往复运动,推动垃圾逐渐向下游移动,并完成对垃圾的搅拌。
较佳的,干燥段、燃烧段的炉排出风口朝上设置,燃烬段的炉排出风口朝下设置。
较佳的,炉排块与炉排梁之间的支撑面采用弧面结构。
较佳的,固定炉排块与活动炉排块之间不设间隙,并由炉排下的拉杆拉紧。
较佳的,固定炉排块与活动炉排块之间为平滑的滑动摩擦面。
较佳的,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之间设有落差。
较佳的,炉排块为高铬铸件。
较佳的,炉排背面还包括若干散热片,并在背面的末端设有挡风板。
较佳的,驱动梁采用可转动的滚轴支撑。
较佳的,干燥段与燃烧段的倾斜角度在10-25度之间,燃烬段的倾斜角度在0-10度之间。
较佳的,炉排模块单元末端设有用于调整炉排块运动角度的角度导向板。
较佳的,活动炉排块的运动方向的角度在15-25度之间,行程在150-250毫米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炉排模块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炉排模块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炉排模块单元的每行炉排块底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段和燃烧段炉排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段和燃烧段炉排块的底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尽段炉排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尽段炉排块的底面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段炉排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驱动高压损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装置,包括垃圾进料斗1、推料器2、多段炉排、出渣机9、燃烧室10、点火及辅助燃烧装置11、12,多段炉排进一步分为干燥段3、燃烧段4、燃烬段5,每段炉排在长、宽方向上由若干炉排模块单元组成,炉排模块单元进一步包括:液压缸101、驱动梁102、活动炉排梁104、固定炉排梁105、固定炉排块106、活动炉排块107以及风室109,用以独立驱动以及配风,活动炉排块107设置在活动炉排梁104上,固定炉排块106设置在固定炉排梁105上,活动炉排块107与固定炉排块106成行交替布置,干燥段3、燃烧段4、燃烬段5分别水平向下倾斜一角度。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庆忠,未经吕庆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