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冷式吹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3588.3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任慎宏;吴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60 | 分类号: | B29C49/60;B29L22/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6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冷 式吹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吹塑机的吹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冷式吹针机构,用于将空气吹入位于模具内的塑料中空容器的型坯内,使型坯鼓胀成形,开模后获得成品的塑料中空容器。
背景技术
吹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冷却的目的是使吹针头与塑料中空容器之间形成显著的温差,否则在吹针退离塑料中空容器时会出现与塑料中空容器的口部产生粘连现象,影响塑料中空容器的质量。
由于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水对吹针进行冷却,因此业界习惯称这种吹针为水冷却结构的吹针,该水冷却结构的吹针如图3所示,包括吹针体1、吹针头2、吹气管3和进水管4,吹针体1的一端窄缩构成有一进气管配接头11,并且在吹针体1上开设有一进水口12和一出水口13,吹针头2与吹针体1的另一端配接,进水管4设置在吹针体1内,吹气管3设置在进水管4内,并且该吹气管3的一端伸出进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的进气管配接头11相配合,而进气管3的另一端伸出进水管4的另一端朝着吹针头2的方向延伸与吹针头2配合并且探出吹针头2,其中:进水管4的内壁与吹气管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进水腔41,而吹针体1的内壁与进水管4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回水腔42,所述的进水口12与进水腔41相通,而所述的出水口13与回水腔42相通。
上述吹针结构对吹针头3的冷却过程是:冷水从进水口12引入进水腔41,由于吹针头2的吹针头腔与进水腔41和回水腔42相通,因此出自进水腔41的水在对吹针头2冷却的状态下进入回水腔42直至由出水口13引出,形成冷却水对吹针头2的循环冷却。但是,由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吹针头腔中的冷却水极易从吹针头2与吹针体1之间的配接部位以及从吹气管3与吹针头2的配接部位渗出,从而产生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以水作为冷却介质仅能起到对吹针头2的冷却作用,因此不足以加快对型坯的吹胀速度,因为水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参与对型坯的吹胀;由于吹针头2的自身结构不合理,因而影响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
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但是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罕见关于吹针机构的技术信息,唯,由授权公告号CN201776905U推荐有“吹塑机的吹针冷却循环装置”,然而,由于该专利方案使用的冷却介质为水,因此对于弥补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不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冷却介质泄漏而藉以保证作业场所的环境整洁并且防止对产品产生污染、有利于使冷却介质既起到对吹针头的冷却作用又参与对料坯吹胀成型而藉以缩短对料坯的吹胀时间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和有益于使吹针头自身结构趋势于合理而藉以增进冷却效果的气冷式吹针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气冷式吹针机构,包括一吹针体,该吹针体构成有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中空腔,在吹针体的所述一端延伸有一进气管配接头,而侧部开设有与中空腔相通的冷却气进气口,在中空腔的腔壁上并且在朝向进气管配接头一端的部位构成有一吹气管配接座,所述冷却气进气口对应于吹气管配接座的上方,在吹针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形气槽,在对应于该环形气槽的部位固定有一冷却套,在中空腔的内壁上并且围绕内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冷却套冷却气孔,该一组冷却套冷却气孔对应于所述环形气槽并且与环形气槽相通;构成有吹针头腔的一吹针头,该吹针头的一端与所述吹针体的所述另一端密封配接,而吹针头的另一端探出吹针体,在吹针头腔的内壁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散热片;中央构成有一次喷气孔的一吹气管,该吹气管置入于所述的中空腔内,并且该吹气管朝向所述吹气管配接座的一端与吹气管配接座固定连接,而吹气管朝向所述吹针头的一端探出吹针头,并且构成一与吹针头相配合的吹针帽,在该吹针帽上并且围绕吹针帽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二次喷气孔,所述的一次喷气孔与进气管配接头的配接头腔相通,其中:所述的吹气管的外壁与所述中空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冷却气引气腔,所述的冷却气进气口与冷却气引气腔相通,并且所述的冷却套冷却气孔同样与冷却气引气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吹针头的外壁上固定有一毡圈,该毡圈与所述吹针体的端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山楂冻干整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