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窄带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542.X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源;谭宜成;吴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H01P1/2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窄带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小型化滤波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或交指结构的小型化窄带滤波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滤波器包括腔体、位于腔体内的至少3根依次排列的柱子和输入输出结构。其加工主要是采用铣床在金属块上铣出腔体和柱子,再加工盖板,然后通过连接螺钉将滤波器腔体和盖板连接。这种滤波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采用铣床加工,腔体与柱子的间隙不能太小,否则难以保证腔体内部尺寸的精确度,所以不能进一步对滤波器进行小型化。采用铣床加工,会增加滤波器的成本。采用金属块加工滤波器腔体和柱子,也将浪费原材料,这点在频率较低的滤波器中表现尤其突出。柱子之间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会使带宽增加,然而输入输出耦合不够,使得反射不能达到基本要求,从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结构紧凑、节约原材料、寄生通带远的小型化窄带滤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化窄带滤波器,包括前向和背向分别开口的矩形金属腔,设置在金属腔前向开口位置的上盖板、设置在金属腔背向开口位置的下盖板,以及贯穿金属腔并延伸进金属腔内部的输入输出结构;金属腔包括上内壁和下内壁、左内壁和右内壁;在金属腔内部设置有至少二根连接于金属腔下内壁的金属柱,或者在金属腔内部设置有至少二根依次交替连接于金属腔上内壁和下内壁的金属柱;金属柱连接金属腔的一端为短路端,另一端为开路端,金属柱开路端还连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金属腔存在间隙;金属腔上内壁或下内壁还设置有金属膜片,所述金属膜片位于相邻金属柱之间,且金属膜片的轴线与相邻金属柱的对称轴相重合。
所述金属柱为与轴向垂直的矩形体,所述金属板为背向指向前向的柱状体,其与前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该金属板与金属柱垂直连接,两端弯向与该金属板相连的金属柱的短路端。
所述金属膜片为竖直的矩形体,金属膜片具备四端面分别为:前端面、后端面、上端面、下端面,金属膜片的前端面、后端面分别延伸并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金属膜片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与金属腔的连接关系存在三种方式:第一种为金属膜片的下端面连接在金属腔上、其上端面与金属腔存在间隙,第二种为金属膜片的上端面连接在金属腔上、其下端面与金属腔存在间隙,第三种为金属膜片的上端面与金属腔的上内壁连接、金属膜片的下端面与金属腔的下内壁连接、其金属膜片中部开有窄缝。
沿上盖板指向下盖板方向,金属柱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金属板的长度。
所述输入输出结构为双导体或多导体结构,所述双导体为同轴结构或微带结构。
所述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连接或靠近在相邻于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板、金属柱上。即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与金属板和金属柱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第一种为: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连接在相邻于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板上,第二种为: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连接在相邻于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柱上,第三种为: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靠近在相邻于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板上(即: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与金属板存在间隙),第四种为: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靠近在相邻于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柱上(即: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与金属柱存在间隙)。
输入输出结构延伸进金属腔的一端设置有耦合金属圆盘,所述耦合金属圆盘与靠近金属腔右内壁或左内壁的金属板、金属柱均存在间隙。
金属腔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分别安装着调谐螺钉,所述调谐螺钉从金属腔外深入到金属腔内部,其伸入的深度从金属腔的外部加以调节;所述每一颗调谐螺钉与其对应的一个金属板相邻,每一颗调谐螺钉的轴向中心线在其纵向位置上与对应金属柱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在所述金属板远离金属柱短路端端面的中心点位置开有小孔,调谐螺钉的顶端深入小孔内部,其伸入孔内的深度从金属腔的外部加以调节。
所述金属板远离短路端的端面与金属腔的上内壁或下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其间隙的距离小于0.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5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