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观察植物花形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1998.4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洪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G02B2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察 植物 形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察植物花形态的方法,属于植物形态学领域。
背景技术
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或实体显微镜,是一种能够产生放大正像并且具有立体感的助视仪器,在植物学研究中常被用于花形态观察及解剖研究。普通解剖镜只有四种照明方法,即反射光照明、透射光照明、反射光-透射光混合照明、无照明。反射光照明是利用反射光照亮物体,透射光照明是利用透射光照亮物体,而反射光-透射光混合照明则是利用反射光和透射光同时照亮物体,它们都属于明视野照明方法(或称“明场照明方法”)。无照明是不使用灯光照亮物体,而是依靠自然光照亮物体。在利用普通解剖镜对花形态进行观察和解剖时,一般使用斜投射光进行照明(属于反射光照明),而透射光照明等很少被使用。因为在透射光照明或反射光-透射光混合照明时,光线直接射入眼内或相机镜头中,不仅刺眼而且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照片,故一般很少使用这两种照明方法。依靠自然光照明的无照明方法,由于室内实验时自然光一般无法满足照明要求,所以也极少使用。在普通解剖镜上无专门的暗视野照明装置,无法像暗视野显微镜那样进行暗视野观察。
曾有学者曾提出一种利用胶块对植物花形态进行观察和解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胶块充当灵巧的机械手,可以对花的形态进行细致而灵活地观察、解剖和照相(在解剖镜下利用胶块观察植物花形态的方法,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482-9483,9539;一种新的非酶法分离毛白杨珠心的方法,林业科学,2010,46(10):183-185,图版I)。但是在对一些植物的花形态进行观察时,常存在着花的各部分之间、花与支撑块背景之间色彩反差较小的问题,这使得照片中花的各部分之间、花与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清晰。当对照片进行编辑缩小时,反差过小、界限不清的问题更加突出。此外,还存在着花的质地等一些结构信息无法充分显示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察植物花形态的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观察植物花形态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支撑块放置在解剖镜下的视野中,将待观察植物花粘在支撑块顶端后,打开透射光照明光源,营造出暗视野照明观察环境观察花形态。
所述的支撑块为胶块。
所述的支撑块为胶块及放置在胶块下部的耐热材料组成。
所述的胶块的制备方法为取8-10块口香糖水洗后,在空气中暴露至较硬即得。
所述的支撑块为上窄下宽、边缘倾斜或具有明显底座的形状;支撑块具有一定高度,保证花与支撑块底部或底座之间有一定距离,使花能被透射光充分照亮。
对花进行观察时,当支撑块温度升高、黏性增加并影响操作时,可将支撑块或支撑块连同玻璃工作板进行降温,或手指沾水后对其进行撕扯、揉挤,使其降温并降低黏性;在夏季实验时,适当降低室内环境温度。
改变花的观察角度时,应从花的下部,不扰动花的形态的位置挤压、拉伸支撑块。
对花进行观察时,可以同时打开反射光照明光源和透射光照明光源,进行反射光-暗视野混合照明观察。
在利用暗视野观察支撑块营造出一种暗视野观察环境后,便可使普通解剖镜具有六种照明方法,即反射光照明、透射光照明、反射光-透射光混合照明、暗视野照明、反射光-暗视野混合照明、无照明。在利用支撑块对花进行观察、解剖和照相时,只使用反射光照明、暗视野照明、反射光-暗视野混合照明这三种照明方法即可满足需要,一般不使用透射光照明、反射光-透射光混合照明和无照明三种方法。
由于普通解剖镜使用卤钨灯作为照明光源,属于热光源,为了防止支撑块因长时间受近距离透射光照射而导致其温度升高、变软、变黏并影响操作,当需要使用暗视野照明或反射光-暗视野混合照明时,应先使用反射光照明完成观察、解剖和照相等操作,然后再转换成暗视野照明或反射光-暗视野混合照明进行观察和照相。完成操作后,应随即关闭透射光照明光源,打开反射光照明光源,然后继续进行花的形态观察与解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