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鹅掌风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9567.4 | 申请日: | 201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友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友曾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7/00;A61P31/10;A61K31/192;A61K3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鹅掌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治疗鹅掌风药物,属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鹅掌风又称手癣,是一种真菌侵犯手部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鹅掌风初起,手心及手指皮下有小水疱,并有瘙痒感,后成白皮而脱屑,日久则皮肤粗糙变厚,皲裂出血,类似鹅掌,故名鹅掌风。鹅掌风临床上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国内外治疗鹅掌风的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药,但是,存在药物价格高、治疗费用大、效果不够理想、治愈后易复发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在治疗鹅掌风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鹅掌风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外用治疗鹅掌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水杨酸30克,地骨皮30克,黄柏30克,甘草15克,苯甲酸15克,白鲜皮15克,大枫子12克。
配制及使用方法:以上药物按比重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研制成细粉,混合均匀,适量桐油调成膏状,配制成药膏。将上述药膏涂于鹅掌风患面上,并用手轻轻按摩,每日3次,1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辛辣食物、尽量减少碱性溶液、有机溶液等刺激。
药理作用:水杨酸可以祛角质、杀菌、消炎;地骨皮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之效;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甘草主散表邪,消痈肿,解百药毒;苯甲酸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大枫子和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上述药物经辨证配比,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将药物直接投向病灶,从而有效地发挥出祛风除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以达到治愈鹅掌风之目的。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配方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不易复发,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
临床治疗效果: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鹅掌风患者32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鹅掌风症状全部消失25例,症状明显减轻好转7例,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例一:黄某,女,35岁,农民。2007年6月就诊。患者自述近几年多犯此病,双手开始奇痒,抓后皮层变厚,皮肤粗糙,曾使用过达克宁软膏外涂,效果不佳。经诊查后,采用本发明药物,连用1周,双手皮肤恢复原状,痒止。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例二:陈某,男,66岁,农民。2007年9月就诊。2年前因右手掌心出现一不规则团块,干裂、痛痒。经诊查后,采用本发明药物,连用一个星期疼痛减轻,瘙痒消失。半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外用治疗鹅掌风的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水杨酸30克,地骨皮30克,黄柏30克,甘草15克,苯甲酸15克,白鲜皮15克,大枫子12克。
配制及使用方法:以上药物按比重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研制成细粉,混合均匀,适量桐油调成膏状,配制成药膏。将上述药膏涂于鹅掌风患面上,并用手轻轻按摩,每日3次,1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辛辣食物、尽量减少碱性溶液、有机溶液等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友曾,未经戴友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9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