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9029.5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梅;胡秋芬;李云奇;苏丽丹;崔明珠;杨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K31/3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姬介南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的细胞时起着必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凋亡是多基因严格控制的过程。这些基因在种属之间非常保守,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癌基因如C-myc、抑癌基因P53等,凋亡过程的紊乱可能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够诱发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如射线、药物等。因此诱导癌细胞的细胞凋亡被认为是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Caspase家族基因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spase-3为关键的执行分子,它在凋亡信号传导的许多途径中发挥功能,caspase-3基因的激活是表示发生细胞凋亡的最关键的事件,被用于监测细胞凋亡发生的程度,因此能激活caspase-3基因的天然产物可能是很有潜力开发为抗癌药物的先导物。
研究表明,藤黄属植物富含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异戊烯基呫吨酮和苯甲酮。单花山竹子属于藤黄科藤黄属的灌木,高1–3m,分布于海南和广东两省海拔200–1200 m 的林中。在民间,这种植物具有抗炎、清热解毒功效,被用于牙疼、喉咙疼以及烫伤。这一植物在老挝民间也被用作药用植物。本发明从单花山竹子中分离得到一个新颖的呫吨酮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呫吨酮类化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呫吨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呫吨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呫吨酮类化合物是从藤黄属灌木中分离得到,命名为oliganthone A,其分子式为C30H34O7,具有下述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呫吨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是以藤黄属灌木为原料,经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MCI柱脱色、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具体包括:
A、浸膏提取:将藤黄属灌木样品粉碎到20~40目,以有机溶剂超声提取2~4次,每次30~60min,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至 1/4 ~ 1/2 体积时,静置后滤除沉淀物,然后浓缩成浸膏;
B、有机溶剂萃取:A步骤所得浸膏加入重量比为1.5~3倍的水,用水1~2倍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3~5次,将每次分离的有机溶剂萃取相合并,减压浓缩成浸膏;
C、MCI柱脱色B步骤所得浸膏用重量比4~5倍的反相材料MCI进行层析,以90~99%的甲醇进行洗脱;
D、硅胶柱层析:脱色后的浸膏用重量比6~8倍量的160 - 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正己烷-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E、反相柱层析:D步骤洗脱液的1:0部分进一步用反相材料C-18装柱进行层析,以体积配比为4:1~1: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并浓缩,合并相同的部分;
F、凝胶柱层析:E步骤洗脱液的85:15的甲醇水溶液洗脱部分进一步用凝胶柱Sephadex LH-20进行层析,以有机溶剂冲柱,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并浓缩;
G、高压液相色谱分离:F步骤洗脱液的进一步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呫吨酮类化合物。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呫吨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出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9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