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膻、无腥味羊肉汤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8704.2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窦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桂明 |
主分类号: | A23L1/39 | 分类号: | A23L1/39;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3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腥味 羊肉汤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汤料的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羊肉汤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肉为普遍受人们喜欢的肉品之一。羊肉肉质与牛肉相似,但肉味较浓;羊肉较猪肉的肉质更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少。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羊肉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羊肉汤具有味香、味鲜的特点,传统制备羊肉汤的方法是:将羊骨头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汆,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汁,撒上碧绿的葱花,用海椒面、花椒面、盐巴、味精等调和,就成了羊肉汤。传统方法制做的羊肉汤,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常有羊膻怪味、腥味,且色泽不纯,碗底会有泡沫、残渣等,而被部分人所冷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而不膳、香而不腻、鲜味醇厚、入口清爽、回味绵长、汤汁乳白、营养丰富且有保健功效的羊肉汤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采用羊体、锅料、料水和碗料制做而成。
所述羊体,系指羊头、羊身段、羊腹部的各样羊杂、羊腿肉、羊骨、羊脖和羊油的七个部位;
A、羊体七个部位的具体部分是:
1)所述“羊头”,指羊脑和连骨带肉的头部;
2)所述“羊身段”,包括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羊排、羊腹部肋条抽劣肋骨三根顶刀切片、前腿与前胸部膀夹处肥瘦结合处肉、羊前腿膀夹中瘦肉、羊前胸软骨两侧肉、羊前膀夹肉小条块状、羊脖子一直到羊脊骨板筋肌肉、前头透明软筋、羊后座肉羊脊骨两侧内瘦肉、羊径部到前腿以前的肉、无有奶汁的羊奶、带有羊奶的奶渣、脊骨侧大黄筋;
3)所述“羊腹部的各样羊杂”,包括下述的一种或多种:腰、心、肺、肚、肠、羊肝、羊奶、羊鞭;
4)所述“羊腿肉”,系羊的前后腿健肌;
5)所述“羊骨”,包括羊腿骨、羊脊骨的一种或两种:;
6)所述“羊脖”,包括下述的一种或两种:羊脖前端肉、羊脖气管及外肉、羊脖内红肉、羊脖宰杀时下刀处之刀口肉、羊脖子一直到羊脊骨板筋羊肌肉;
7)所述“羊油”,包括腰油、花油的一种或两种:
B、羊体各部位的重量份配比:
上述A之羊身上七个部位的重量份配比为:
羊头∶羊身段∶羊腹部的各样羊杂∶羊腿肉∶羊骨∶羊脖∶羊油
=1.5±0.3∶7±0.5∶5±0.5∶6±0.5∶2±0.2∶1.5±0.3∶2±0.2
C、所述锅料,为白芷、桂通、草果、良姜、丁香、桂籽、陈皮、生姜、大葱中的五种或五种以上,其间的重量份比例为:
白芷∶桂通∶草果∶良姜∶丁香∶桂籽∶陈皮∶生姜∶大葱
=100∶60±6∶20±4∶20±4∶20±2∶20±2∶20±2∶200±10∶200±10;
D、羊体各部位总重量份与锅料的总重量份之间的配比为:
羊体各部位的总重量份∶锅料的总重量份=100∶2土0.3
E、制备料水
所述料水的原料为下述原料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原料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
水1000∶花椒30±3∶小茴20±2∶香草10±1;
一起熬制5~10分钟;
F、汤汁的制备方法
按上述之羊体各部位、锅料、料水之间的重量份配比,进行如下操作:
(1)羊骨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羊骨∶水=100∶250±20
把羊骨放到60-70℃水温的锅中并码齐;
(2)把羊肉放入烧开的热水中煮5-8分钟后捞出,放在上述(1)之码齐的骨头上面;
(3)随后大火猛攻,顶出浮沫,清出羊骨头和羊肉顶出来的浮沫和渣子;
(4)把锅料放入锅内,再加入羊腹部的各样羊杂,将羊油盖在上面;
(5)加入水,水平面与羊肉上方位于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桂明,未经窦桂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8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子缓冲器对象
- 下一篇:传送、接收客户信号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