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翡翠吉祥玉佩牌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8046.7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3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谢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诚胜 |
主分类号: | A44C27/00 | 分类号: | A44C2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寸浩鸿 |
地址: | 679116 云南省保山***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翡翠 吉祥 玉佩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珠宝佩件,尤其是一种翡翠吉祥玉佩牌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玉,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帝王将相对其情有独钟,广大平民百姓对玉亦十分喜爱,尤其是产于缅甸的翡翠作为一种硬玉较普通玉石更胜一筹,由于它质地坚硬、细腻,色泽多采艳丽,对人体有养颜保健功能,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值升值作用,而被人垂青,市场上翡翠饰佩品类繁多不胜枚举。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有一种趋吉避祸的心理诉求,古今中外,尽管宗教信仰不同,种族各异,人们不约而同地喜欢佩带“护身符”一类装饰佩带物,无论其外表到内涵差异有多大,但目的都相同:即祈求平安吉祥,消灾免祸。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玉佛、玉观音佩饰,应运而生,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在中国群众中除了信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外亦有不少信仰道教的人群,他们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只有佛像玉佩、基督玉佩,而缺失传统道教文化的玉佩件,有的只是用布、绸或塑料等基质制作成的护身符一类的东西,大多为印刷品,未经开光在信道群众眼中不能视为圣物,也没有翡翠特有的养颜保健,保值升值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翡翠吉祥玉佩牌的制作方法,采用翡翠为原料,严格按传统道教文化的精义程序,加工制作吉祥玉佩牌,以满足信道群众的需求。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主要特征是选取翡翠原料为载体,严格按道教规定,在玉佩牌上赋予传统道教文化的内涵精义,先绘制道教吉祥符书图形、译意文字,然后选取吉时,依图、字和纹启刀雕琢,制作完成后,再选吉日吉时施行开光典仪。
其工艺流程为:粗选料→切片→精选料→绘图→写字→雕琢、钻孔→抛光→刻纹→着色→打蜡→开光→成品。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初步选择翡翠原料,切成大块片状,然后按其质地、色泽或裂隙等分档级进行细选并切琢成所需形状的小块毛片,然后在小块毛片上将道教传统的相关祈福避祸的符书图形绘在毛片的正面,毛片背面则用汉字或英、法、德、俄、日、韩、西班牙等外文将道教符书图形的含义译出写上,选择吉日吉时启刀雕刻,用阴刻凹雕或阳刻凸雕方式把毛片两面所绘写的符书图形及译文字体刻出,并在毛片上端钻出穿绳孔,将牌的楞边琢成圆弧形,雕完后经打磨抛光,再将主持开光者的手指密纹雕刻在背面,作为防伪密纹,用石兰、石绿、朱砂等矿物原料。对雕刻的符书图形、文字、密纹进行着色,经打腊后再次择吉日吉时举行开关典仪,就可得到翡翠吉祥玉佩牌成品。
按本发明的方法所制玉佩牌,因采用翡翠为原料故不但美观耐用,保持了“玉养人”的保健功用,而且制作过程严格遵循道教教理教义,牌上刻有的祈福避祸符书图形为信道群众熟悉认同,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群众心理上对平安吉祥的良好祈求期愿。
附图说明:
图1为玉佩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玉佩牌正面图;
图3为玉佩牌背面图。
下面给出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3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取翡翠毛石切成大块片状,再按质地档级分切成小块毛片1,在其正面2上绘出符书图形3,在背面4上写出中文字样5,择吉日吉时依照符书图形3及字样5开刀雕刻,凹雕出符书图形3和中文字样5,并在毛片1上方钻出穿绳孔7、牌的每条楞边均琢磨成圆弧形8,又将主持开光者的指纹微缩绘出并雕刻在背面4上形成指密纹6,用朱砂红、石兰、石绿等矿物颜料涂染符图、字体及指密纹,又经浸蜡、抛光,再次择吉日吉时举行开光仪式后即得翡翠吉祥玉佩牌成品。
实施例2
选取翡翠毛石切成大块片状,再选出档级较高的切成小块毛片1,在其正面2上绘出符书图形3,在背面4上写出英文字样5,择吉日吉时按图、字开刀雕刻,以凸雕刻出符书图形3和英文字样5,并钻出穿绳孔7,每条楞边琢磨成圆弧形8,又将主持开光者的指纹微缩绘出并凹雕在背面4上形成指密纹6,用朱砂红、石兰、石绿等矿物颜料涂染图、字、纹,又经浸蜡、抛光,然后再次择吉日吉时举行开光仪式即得翡翠吉祥玉佩牌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诚胜,未经谢诚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8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