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7808.1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蓁;程雪峰;孙揭阳;何家旭;张英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12;C09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组分 聚氨酯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应用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聚氨酯,由于其涂膜具有弹性且延伸性好、抗拉强度高、粘结性好、体积收缩小、涂膜防水层无接缝,对基层裂缝伸缩性的变形有较强的适应性,施工维修方便、在任何结构复杂的基层表面均易于施工等特点,可用于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防水堵漏,故成为建筑防水的主要材料之一。
相对于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而言,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时不存在计量误差,对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粘度较低,无混合均匀性的问题,施工容易。同时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适用期长、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面广。因此,近年来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肯定。成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发展方向。
目前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以湿固化即湿(潮)汽交联固化的类型为主。湿汽交联固化是指聚氨酯材料中的异氰酸酯基(-NCO)直接与空气或接触介质中的水反应,分子链逐渐增长形成交联固化。其使用工艺简便,固化成本低,因此受到建筑防水业的关注和欢迎。但是在湿汽交联固化聚氨酯中,由于会释放出二氧化碳(CO2),因而在防水涂膜中会存在大量的气泡,从而降低了防水涂膜的力学性能。同时在贮存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胀罐、鼓泡等问题,影响到单组分聚氨酯的贮存稳定性。并且其固化速度慢导致施工周期长。
针对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贮存稳定性差和固化起泡现象的技术问题,通常加入一些添加剂解决起泡的问题。如添加氧化钙、氢氧化钙等反应性物质与CO2反应作为消泡剂;加入分子筛、单体异氰酸酯等物质做水分清除剂清除水分,防止产生CO2;加入炭黑、PVC糊树脂作为吸附剂吸附CO2。但是,添加剂的使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添加分子筛会使聚氨酯材料发脆,而且分子筛可能在后续过程中释放吸附的水分,不能彻底解决发泡问题;添加异氰酸酯单体会增加配方正确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在防水涂膜中会存在大量的气泡,从而降低了防水涂膜的力学性能,同时在贮存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胀罐、鼓泡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的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其组成及含量如下:
二异氰酸酯 30~50份
聚醚多元醇 150~190份
氯化石蜡 140~170份
填料 400~500份
硅烷偶联剂 0.3~0.5份
潜固化剂 8~15份
催化剂 0.8~1.1份
稀释剂 120~165份
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聚醚多元醇为羟值56mgKOH/g的聚醚二元醇与聚醚三元醇的混合物;
所述填料为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潜固化剂为丙酮-乙二胺缩合物、甲基异丁基酮-乙醇胺缩合物或丙酮-乙二胺缩合物与甲基异丁基酮-乙醇胺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丙酮-乙二胺缩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甲基异丁基酮-乙醇胺缩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辛酸亚锡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稀释剂为200#溶剂油、溶剂油S150或200#溶剂油与溶剂油S150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潜固化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聚醚多元醇、氯化石蜡、硅烷偶联剂加入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加热至100~110℃溶解并混合30min,缓慢加入填料,搅拌至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7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