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组件、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6679.4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振;南基兴;权纯永;千明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5/06 | 分类号: | H01F5/06;H01F5/00;H01F27/30;H01F27/29;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组件 安装 结构 以及 电子 装置 | ||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6月2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2-007087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组件和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微型化的同时确保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绝缘性能的线圈组件、其安装方法以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各种电子装置已经微型化和纤薄化,需要致力于即使在电子装置中使用线圈组件的情况下仍减小电子装置的壳体的高度或安装面积。
然而,在线圈组件微型化的情况下,可能难以满足绝缘性能的需求或者难以确保基于国内和国际法律由安全标准等规定的绝缘距离。
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主要使用一种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顺序地围绕一个线圈架缠绕并且芯结合到线圈架的线圈组件。
然而,在小型线圈组件的情况下,由于线圈架尺寸小,可能难以确保初级侧外部连接端子与次级侧外部连接端子之间具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为此,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已经使用了一种通过将绝缘导线连接到次级线圈而不使用位于次级侧的外部连接端子抽出线圈以远离线圈架地设置的方法。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线圈组件中,次级侧由导线构造(即,绝缘导线)而没有外部连接端子,因此,线圈组件未被固定。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线圈组件不能被容易地安装或者处理,并且线圈组件需要人工安装。此外,导线在缠绕加工时未被固定,导线会成为自动缠绕的障碍。
[现有技术文件]
第2011-151170号日本专利特许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以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所述线圈组件能够在允许其微型化的同时确保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绝缘。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地缠绕的微型化的线圈组件和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在缠绕线圈后将外部连接端子与线圈架分离来将线圈组件安装在基板上的方法以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包括线圈围绕其缠绕的缠绕部分和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分;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包括从线圈架突出的端子块和固定到端子块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在缠绕线圈之后与线圈架分开。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包括将端子块连接到线圈架的辅助缠绕部分,线圈可以绕辅助缠绕部分缠绕,以当第二端子固定部分与线圈架分开时将线圈架的缠绕部分上缠绕的线圈电连接到第二连接端子。
辅助缠绕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可以朝着线圈架减小。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包括从端子块突出的至少一个支撑突起,以当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安装在基板上时将基板与端子块彼此分开。
支撑突起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端子之间。
端子块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槽,以将线圈引导到第二连接端子。
端子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缠绕槽,线圈绕缠绕槽缠绕至少一圈,以防止当第二端子固定部分与线圈架分开时接线到第二连接端子的线圈运动。
线圈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锁止突起,锁止突起从与第二端子固定部分相邻的位置突出,支撑接线到第二端子固定部分的线圈并且使线圈的路径延长。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与线圈架一体地制造并且可以利用外部压力断开以与线圈架分开。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和线圈架彼此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割槽,并且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和线圈架彼此连接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形成为比第二端子固定部分的与切割槽相邻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小。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与线圈架分开制造,以被结合到线圈架。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和线圈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包括突出到外部的至少一个锁止突起,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和线圈架中的另外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结合槽,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和线圈架可以通过将锁止突起插入到结合槽中而彼此结合。
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从线圈架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分突出。
缠绕部分可以由管状的主体部分和从所述主体部分的两边缘延伸的凸缘部分形成,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可以从所述凸缘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凸缘部分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6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筒的状态指示器
- 下一篇: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和减少发动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