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氢电池化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24533.6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淼;刘建忠;胡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屈静 |
地址: | 423029 湖南省郴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氢电池 化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镍氢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镍氢电池化成方法。
背景技术
化成是生极板在电解液中通过充电转变为荷电状态,清除杂质,改善其活性物质电化学活性的化学和电化学反应过程。有电池外的槽化成、电池内化成等不同方式,是铅酸、镉/镍、镍氢等蓄电池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镍氢电池正极采用CoO作为导电物质,CoO本身并不导电,在添加到正极后,需要经过化成即一充或预充充电氧化成CoOOH,而CoOOH有两种晶格类型,一种是不稳定的γ-CoOOH,一种是比较稳定的β-CoOOH。当电池在放电或过放电的时候,γ-CoOOH被还原为Co2+,Co2+在碱液里四处游走,可能迁移到隔膜上,当再次充电的时候,Co2+转化为CoOOH,这个时候在隔膜上形成枝晶,可能造成微短路,增加电池的自放电。甚至导致电池短路。而β-CoOOH由很好的稳定性,电池在放电的时候,甚至过放电的时候都很难被还原。
传统的镍氢电池在一充或预充的时候,一般采用0.05C~0.1C充电,充电电压在1.35~1.43V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镍氢电池化成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镍氢电池化成方法,化成一充或预充电压保持在1.0~1.32V,一充电量是正极粉中CoO转化为CoOOH消耗的理论转化消耗电量的120~150%。
所述化成一充或预充采用恒流充电,充电电流在0.01C~0.03C之间,正极单位面积电流控制在1mA/cm2及以下。
所述化成一充或预充采用采用恒压充电,电压控制在1.25~1.32V之间,开始电流0.02C~0.03C,截止电流0.01C,正极单位面积电流控制在1mA/cm2及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化成一充或预充电压保持在1.0~1.32V,一充电量是正极粉中CoO转化为β-CoOOH消耗电量的为理论转化消耗电量的120~150%,使得CoO在化成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转化为β-CoOOH,而β-CoOOH有很好的稳定性,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镍氢电池自放电,提高其贮存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表明,CoO电化学氧化为CoOOH,当充电电压在1.0~1.32V,单位电流密度1mA/cm2及以下的时候,CoO转化为更加稳定的β-CoOOH,当充电电压高于1.32V的时候,CoO转化为更加稳定的β-CoOOH的量减少,而转化为不稳定的γ-CoOOH增加。一充电量是正极粉中CoO转化为β-CoOOH消耗的理论转化消耗电量的120~150%,可保证CoO全部转化为β-CoOOH,而β-CoOOH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对于缩减电池自放电有很大帮助。
下面通过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采用相同的材料制作50AA2000mAh电池,正极面积=43.1cm2,钴转化消耗的电量为240mAh。
充电设备:采用广州擎天二次电池测试柜
实施例1
恒流法:一充采用:0.02C充电,充电9小时
充电量/钴转化消耗的电量=9*0.02*2000mAh/240mAh*100%=150%
一充单位面积电流=0.02*2000/43.1=0.93mA/cm2
一充充电最高电压1.31V。
化成电池数量200只。
实施例2
恒压法:一充采用:开始电流0.02C,恒定电压1.30V,截止电流0.01C。
最大一充位面积电流=0.02*2000/43.1=0.93mA/cm2
最小一充单位面积电流=0.01*2000/43.1=0.46mA/cm2
充电截止时间:10h
冲入电量:342mAh
充电量/钴转化消耗的电量=342/240*100%=142%
化成电池数量200只。
对比例3
传统工艺:一充采用:开始电流0.05C,充电3.6小时,充电量/钴转化消耗的电量=3.6*0.05*2000mAh/240mAh*100%=150%
一充单位面积电流=0.05*2000/43.1=2.32mA/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4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