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液的穿刺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3815.4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0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江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防漏液 硅胶 三层 制备 使用寿命 同一部位 液体压力 医学教学 针眼部位 经纬线 囊表面 网格状 针穿刺 表皮 网格 漏液 小囊 节约 应用 | ||
防漏液的穿刺囊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学教学领域,本发明防漏液的穿刺囊表面为网格状,向下为三层硅胶,网格的经纬线部位三层硅胶相连,中间形成若干小囊,通过囊内液体压力原理,在同一部位经针穿刺半百次后,针眼部位不会漏液。比目前应用于穿刺的表皮更经久耐用,提高了利用率及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医学模型中胸穿和腹穿的穿刺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教学中所采用的穿刺囊,大部分为硅胶,不耐穿刺,同一部位经连续穿刺后,一般5-6次,穿刺针眼部位就会发生漏液,穿刺囊的使用寿命很低,增加了损耗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液的穿刺囊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穿刺囊的穿刺次数,防止漏液。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防漏液的穿刺囊,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漏液穿刺囊表面为网格状,向下为三层硅胶,网格的经纬线部位三层硅胶相连,经纬线以外的三层硅胶之间是分层且不粘连,形成小囊。
防漏液的穿刺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制备步骤为:
步骤1. 做水囊模具,其特征是采用树脂模具,底部做成网格状;
步骤2. 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步骤3. 待硅胶固化后网格内均匀涂抹凡士林;
步骤4. 第二次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步骤5. 待硅胶固化后第二次网格内均匀涂抹凡士林;
步骤6. 第三次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穿刺囊的穿刺面呈凸状,可随意吻合,可经半百次穿刺,针眼部位不漏液,节省原材料,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防漏液的穿刺囊的纵切面图:1硅胶层、2囊。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防漏液的穿刺囊表面为网格状,向下为三层硅胶层1,网格的经纬线部位三层硅胶相连,经纬线以外的三层硅胶层1之间是分层且不粘连的,形成了囊2。
防漏液的穿刺囊的制备方法:
步骤1. 做水囊模具,采用树脂模具,底部做成网格状;
步骤2. 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步骤3. 待硅胶固化后网格内均匀涂抹凡士林;
步骤4. 第二次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步骤5. 待硅胶固化后第二次网格内均匀涂抹凡士林;
步骤6. 第三次取硅胶倒于水囊模具中。
其中每层硅胶层的厚度以0.5mm为宜,三层叠加起来的厚度和原有的一层硅胶穿刺表皮厚度接近,每层之间分隔成若干个封闭的小囊,根据囊内液体压力原理,在同一部位进行针穿刺,可以经近半百次穿刺针眼部位不会漏液,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38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