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元可拔气冷电流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1651.1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7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中;雷沅忠;程军胜;王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6/06 | 分类号: | H01F6/06;H01F6/04;G01R33/38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元 气冷 电流 引线 装置 | ||
1.一种二元可拔气冷电流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引线装置包括电流引线本体(13)和一级换热器(18);所述的电流引线本体(13)能够从超导磁体系统中拔出;所述的一级换热器(18)固定在超导磁体系统的冷屏上或制冷机的一级冷头上;所述的电流引线本体(13)由常导段(1)、上过渡段(2)、高温段(3)、下过渡段(2’)和引线插头(4)组成;所述的常导段(1)是由铜或铜合金材料制成的长管;常导段(1)的上端焊接有接线鼻子(5),所述的接线鼻子(5)与电源输出线连接;常导段(1)的下端焊接有环形导热环(6);所述的高温段(3)为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圆管;上过渡段(2)连接常导段(1)和高温段(3),下过渡段(2’)连接高温段(3)和引线插头(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过渡段(2)和下过渡段2’的结构相同;上过渡段(2)由第一上连接环(8)、第一多根柔性电缆(9)和第一下连接环(10)组成;下过渡段(2’)由第二上连接环(8’)、第二多根柔性电缆(9’)和第二下连接环(10’)组成;第一上连接环(8)的下端面和第一下连接环(10)的上端面分别加工有一个环形焊接槽,第一多根柔性电缆(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第一上连接环下端面(8)和第一下连接环(10)上端面的焊接槽内,向第一上连接环(8)下端面和第一下连接环(10)上端面的焊接槽内填入焊锡,将上过渡段(2)的第一上连接环(8)、第一多根柔性电缆(9)和第一下连接环(10)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上连接环(8’)的下端面和第二下连接环(10’)的上端面分别加工有一个环形焊接槽,第二多根柔性电缆(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第二上连接环(8’)下端面和第二下连接环(10’)上端面的焊接槽内,向第二上连接环(8’)下端面和第二下连接环(10’)上端面的焊接槽内填入焊锡,将下过渡段(2’)的第二上连接环(8’)、第二多根柔性电缆(9’)和第二下连接环(10’)连接成一个整体;上过渡段(2)的第一上连接环(8)的上端面与常导段(1)的下端面焊接在一起,下过渡段(2’)的第二上连接环(8’)的上端面与引线插头(4)的上端面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下连接环(10)的下端面和第二下连接环(10’)的下端面分别加工有一个环形焊接槽,高温段(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两个下连接环(10、10’)下端面的焊接槽内,向两个下连接环(10、10’)下端面焊接槽内填入焊锡,将高温段(3)、上过渡段(2)和下过渡段(2’)连接成一个整体。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导段(1)的下端面和引线插头(4)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一根支撑管(11);所述的支撑管(11)将上、下过渡段(2、2’)和高温段(3)包裹在其内;所述的支撑管(11)采用环氧材料制作。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换热器(18)包括上导热法兰(14)、波纹管(15)、柔性铜绞线(16)和下导热法兰(17);所述的上导热法兰(14)的下端面和下导热法兰(17)的上端面分别加工有一个环形焊接槽,多根柔性铜绞线(1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到上导热法兰(14)和下导热法兰(17)的焊接槽内,两个焊接槽内填入焊锡,将多根柔性铜绞线(16)、上导热法兰(14)和下导热法兰(17)连接成一个整体;下导热法兰(17)刚性固定在超导磁体系统的冷屏上或制冷机的一级冷头上,在上导热法兰(14)和下导热法兰(7)之间套接有波纹管(15),通过所述的波纹管(15)支撑上导热法兰(14)。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需要给超导磁体励磁时,所述的电流引线本体(13)从所述的一级换热器(18)内孔中穿出,电流引线本体(13)的常导段下端的导热环(6)压在一级换热器(18)的上导热法兰(14)上,在导热环(6)与上导热法兰(14)之间放置有导热绝缘件(7),对电流引线本体(13)和一级换热器(18)进行电气绝缘;电流引线本体(13)的引线插头(4)插入到固定在低温容器内的引线底座(1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6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炭过滤器
- 下一篇:基于卫星技术的广域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