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告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21520.3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8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强;杨彬;雷玲;白宏伟;纪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告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故障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告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实时告警的检测,现有技术大多均是采用分开独自检测,汇总处理的方式。具体处理如图1所示:
1、各功能模块分别通过定时系统定时检测各自相关故障,通过统一接口上报到故障管理中心;
2、由故障管理中心对故障统一处理,通过告警展现给用户。
上述实时告警检测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检测点比较多,大量实时告警的检测真实存在,而且不同的告警检测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导致系统中需要启用大量的定时器(每个检测点至少一个),而定时器的运行是始终不停的,严重影响系统性能。对于同一模块的告警检测,也曾经有方案尝试合并定时器。但由于不同告警检测的机制不同:包括检测时机、检测周期、判断条件、告警检测平滑等,导致很多定时器无法合并,否则将增加检测机制的复杂度并牺牲代码的可扩展性。
2、对于多任务处理系统,多个任务之间按照任务优先级来分配CPU的时间片,优先级高的优先得到时间片,同等优先级的平均分配时间片。任务在分配的时间片内处理任务实现的功能。如果优先级比较高的任务如果处理时间比较长,将影响其它任务的执行。检测模块所在任务优先级相对比较高,当该模块的检测告警的定时器不断产生超时中断处理时,占用大量的CPU,使得其它相对比较低或者同等优先级的任务无法运行或者运行较慢,影响了其它功能的运行效果甚至导致其它功能无法正常运行。
对于某些告警的检测,由于检测周期比较短(最小是100ms检测一次),且所在任务优先级相对比较高,导致该定时器所在任务占用CPU比较多,影响本任务或者其它任务中功能模块或者业务模块的运行。系统运行后导致其它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一些业务无法开展。严重情况下,由于大量占用CPU,系统不能及时喂狗,导致系统复位。由于系统是以任务为单位运行,为定位该问题增加了难度。问题发现后,由于告警检测也是必须交付的功能,需要及时找出替代定时器的方式,且不能影响其它任务的运行。
3、告警检测分布在不同的模块,且检测机制各不相同,很难统一。告警检测点比较多,检测机制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模块分别完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告警检测方法,能够在系统中进行多种不同类型检测的同时,大大降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一种告警检测方法,包括:
创建以预设的循环间隔为周期循环运行的自处理任务,作为故障检测中心;为系统中的各个故障检测点设置相应的故障检测单元,用于进行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故障检测;
所述故障检测中心根据自身循环运行的次数确定时长,并按照各个故障检测单元的检测周期,通知各个故障检测单元对相应的故障检测点进行故障检测;
所述故障检测中心接收各个故障检测单元上报的故障检测结果,并按照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故障状态判决条件判定所述故障检测点的当前状态,当任一故障检测点的当前状态为故障时向用户告警。
较佳地,所述故障检测中心获取各个故障检测单元的检测周期和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故障状态判决条件的方式为:所述各个故障检测单元向所述故障检测中心上报故障检测信息,包括故障检测单元的检测周期和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故障状态判决条件。
较佳地,所述故障状态判决条件包括平滑周期。
较佳地,所述故障检测中心的处理优先级低于系统中的业务模块和功能模块。
较佳地,所述故障检测单元上报的故障检测信息包括:故障状态获取接口和故障上报接口;
所述通知各个故障检测单元对相应的故障检测点进行故障检测包括:所述故障检测中心利用各个故障检测单元上报的故障状态获取接口,调用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检测函数进行所述故障检测;
所述向用户告警包括:所述故障检测中心利用各个故障检测单元上报的故障上报接口,将相应故障检测点的故障状态上报给故障处理中心,所述故障处理中心将所述故障状态通过告警形式提供给用户。
较佳地,各个故障检测单元的检测周期为所述循环间隔的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