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406.0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芳;李洪林;赵振江;朱维平;李鹏飞;曹贤文;李宝聚;石延霞;钱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49/18 | 分类号: | C07D249/18;A01N43/647;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薛美英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氮唑类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传统农药多是以杀死有害生物为目的,但很难逃避“农药公害”的产生。迫于安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压力,新农药开发周期逐渐延长,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开发成功率日趋下降。尽管化学农药目前仍发挥着其它方式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利用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达到防病的目的将是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国际上新兴的重要农业研究领域,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利用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因为现在人们已发现,植物自身有一套完整的自卫系统,通过适当的途径也能使其活化,也就是说通过调动植物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当然就避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大部分诱抗剂是无毒、无残留的物质且用量极低,通过这类物质对付植物病害,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此,对其研究开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植物抗病激活剂(Plant activator)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传统杀菌剂须作用于相应的靶标才能发挥作用,植物防病激活剂自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它却能诱导植物获得系统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并且诱导产生的抗病性具有持效、广谱的特性,传统农药往往容易引起抗药性,植物抗病激活剂不会对病原菌产生选择性,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可有效地防治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害。
烯丙异噻唑(PBZ)是开发较早的一类稻瘟病防治药剂,由日本明治制果公司研发,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植物的活性氧代谢,至今仍是日本杀菌剂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化学类植物抗病激活剂中,最著名的BTH(S-甲基苯并[1,2,3]噻二唑-7-羧酸酯)是研究开发最成功的高效、广谱的植物抗病激活剂,可诱导植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广谱的抗性,是由原汽巴-嘉基公司在开发磺酰脲除草剂时发现该药能激发植物产生SAR,随后由诺华(现先正达)公司商品化成功。
中国专利(ZL 200610027833.2)报道了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不仅可以作为植物细胞诱导剂,还可以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用途。本课题组基于分子三维形状及药效团特征的相似性比较进行骨架越迁,寻找新活性母核,预测近400个新结构母体化合物,在这些新结构母体化合物中,发现一种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可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且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因此, 本发明人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并探讨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所述的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式I中,R1为氢(H)或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含氟烷基,芳环基,卤素(F、Cl、Br或I)取代的芳环基,或式II所示基团:
式II中,R3为羟基(-OH)或卤素(F、Cl、Br或I)。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包含式I所示化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式I所示化合物,及上述农药组合物的用途。即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植物抗病激活剂中的应用,及上述农药组合物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合成策略如下:
(1)R1为H:
(2)R1为C1~C6烷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1为H或C1~C3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如:甲基或乙基等);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2为C1~C3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3直链或支链的含氟烷基,苯基,卤素(F、Cl、Br或I)取代的苯基,或式II所示基团,式II中,R3为羟基(-OH)或卤素(F、Cl、Br或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天线阵列和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