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气囊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20444.4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保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4 | 分类号: | B60R21/23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碰撞时等用于限制乘员的气囊及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左半侧气囊及右半侧气囊并在膨胀的状态下在气囊的乘员相向面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凹部的气囊及气囊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该气囊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辆碰撞时等用于限制乘员的气囊,在日本特开2006-103654记载有在膨胀的状态下在气囊的乘员相向面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凹部的气囊。在该公报的第0039段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当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通过膨胀的气囊的该凹部两侧的肩部限制部来限制乘员的肩部,乘员头部进入到凹部并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65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气囊、气囊装置及具备该气囊装置的车辆,该气囊在膨胀的状态下,在乘员相向面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凹部,当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乘员的头部进入到该凹部而受到限制,且乘员头部比较深地进入到凹部而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气囊,从车辆的仪表板以向乘员接近的方式朝向车辆后方膨胀,并在膨胀的状态下在副驾驶席乘员的前方形成从乘员相向面到上表面连续的凹部,该气囊的特征在于,具有:基端室,配置于车辆前方侧;左半侧气囊,与该基端室相连并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进行膨胀;及右半侧气囊,与该基端室相连并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进行膨胀;在该左半侧气囊与右半侧气囊相对部分之间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左半侧气囊的该第一开口的周缘部与右半侧气囊的该第一开口的周缘部由第一缝合部缝合,在上述左半侧气囊与右半侧气囊相对部分之间的下部设有第二开口,左半侧气囊的第二开口的周缘部与右半侧气囊的第二开口的周缘部由第二缝合部缝合,该第一开口的下侧的上述第一缝合部在比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的矮小身材乘员的头顶的进入线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沿着该进入线延伸。
在该左半侧气囊及右半侧气囊上缝合有在上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沿着左右延伸的用于限制气囊左右宽度的连接带,左半侧气囊及右半侧气囊在该连接带的缝合部相互缝合,在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从该缝合部到气囊乘员相向面的水平方向距离优选为100~350mm。
另外,进一步优选为,仪表板最后端到该缝合部的距离为190mm以上。
优选为,在该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第二缝合部的最上部位于矮小身材乘员胸骨上端的前方。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具备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气囊和使该气囊进行膨胀的充气机。
本发明的车辆是搭载有该气囊装置的车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气囊中,左半侧气囊与右半侧气囊的上部之间由第一开口连通,下部之间由第二开口连通。左半侧气囊的该开口和右半侧气囊的该开口的周缘部之间被缝合。该气囊在膨胀状态下,在乘员相向面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凹部。当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乘员的头部以进入到乘员相向面的该凹部的方式而受到限制。另外,左半侧气囊限制乘员的左胸,右半侧气囊限制乘员的右胸。在该左右胸中存在坚硬的肋骨。该气囊经由该肋骨支承乘员,吸收乘员的能量。乘员的胸部中央的胸骨附近与该凹部相对。因此,当乘员的身体由气囊阻挡时,胸的胸骨附近不会从气囊承受非常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可缓解该胸骨附近的输入。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开口下侧的缝合部在比矮小身材乘员头顶进入线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沿着进入线进行延伸,因此矮小身材乘员的头顶部不与第一缝合部发生干扰,矮小身材乘员头部比较深地进入到第一开口下侧的凹部,可吸收乘员的能量。
另外,例如搭载有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副驾驶席乘员在偏向左侧就座的状态下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乘员主要由气囊的左室阻挡,左室的压力高于右室的压力。由于该左室内的上部的气体通过开口向右室流出,由此可缓解施加于乘员头部的输入。在该说明中虽然乘员偏向左侧,但在偏向右侧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及第二开口,使左半侧气囊及右半侧气囊均匀地膨胀展开,也起到使气囊内压在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均匀的效果。
在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由于从连接带的缝合部到乘员相向面的水平方向距离为100mm以上,例如设为100~350mm,由此头部可以较深地进入到凹部。
将仪表板最后端与该缝合部的距离设为190mm以上,由此,当气囊膨胀时,仪表板附近的物体会进入到该缝合部与仪表板后端之间的空洞部。
在本发明的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当第二缝合部的上端位于矮小身材乘员胸骨上端的前方时,可防止乃至抑制在限制该胸骨两侧的上半身时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扩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囊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 下一篇:多轴错相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