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对包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0305.1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秀珍;庞跃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58 | 分类号: | B65D85/58;B65D8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丁琛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对 包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轮对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轮对作为行走部件,是轨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轮对由制造商制造完成后,输送至各个需要的部门。以采用印度轮为例,印度轮上每个轮子的半径约为890mm,连接轴的长度约为2640mm。现有技术中,首先将3对轮打包成一组,然后放入到集装箱中。集装箱的尺寸为2300mm×6000mm×2300mm,一个集装箱只够放置两组轮对。
3对轮对的打包方式参见图1a,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图1a和图1b中还示意了打包后整体的尺寸,图1c为图1a所示的打包轮对放入集装箱中的示意图,图1d为图1c的左视图。现有技术中打包方式如下:设置两块底板1,分别用于支持轮对12的两边,在底板1上固定设置四个第一定位板2,每两个第一定位板2用于限制一个轮对12上一侧轮子在底板1上的位置。另外,与底板1直接接触的轮子还通过夹板与底板1螺栓固定。上层轮子和下层轮子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板4和夹紧板5,第二定位板4的长度大于轮对12上两个轮子之间的间距,第二定位板4的截面呈V型。第二定位板4的两端各固定有一块夹紧板5,两块夹紧板5用于卡设在下层一个轮子的两个轮子外侧。为防止上层轮对12沿着轴向方向错动,在三对轮对12对应端的连接轴外侧捆绑有钢丝6。以上述尺寸的轮对12和集装箱13为例,每个集装箱13中只能放置6对轮对12。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集装箱中能装的轮对数量少,使得集装箱的空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对包装装置,用于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对包装装置,其中,包括,
底架,用于提供支撑;
成对设置的立柱,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每对所述立柱分别用于与位于同一竖向列且在沿轮对轴向相互错开的各个轮对的两端固定;
轴端连接体,用于固定在轮对和立柱之间。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竖向列中相互错开的每个轮对的一端与立柱直接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轴端连接体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固定所述轮对和立柱。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轴端连接体呈U型,一侧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另一侧用于与轮对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底架包括顺次焊接以形成矩形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立柱有多对,且每对立柱沿垂直于轮对轴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各个所述立柱和所述底架之间焊接有筋板。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位于轮对同端侧的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固定。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立柱的材质为压型角钢。
如上所述的轮对包装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立柱上焊接有吊钩。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轮对采用错开布置方式,立柱靠近一列中位于最外侧平面的连接轴端面上,该竖向列中远离立柱的其他轮对的轴端固定有轴端连接体,轴端连接体补偿了远离立柱的各个轮对与立柱之间的间隙,使得远离立柱的轮对亦能固定在立柱上,由于立柱与底架固定连接,故各个轮对的位置也固定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轮对包装装置,解决了机车轮对制造企业发运轮对的包装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轮对打包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
图1c为图1a所示的打包轮对放入集装箱中的示意图;
图1d为图1c的左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对打包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左视图;
图2c为图2a中轮对装入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2d为图2c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对打包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左视图,图2c为图2a中轮对装入集装箱的示意图,图2d为图2c的左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在图2a-图2d中,标出了打包后轮对的整体尺寸,以及将打包后轮对装入集装箱中后相对于集装箱的尺寸,上述尺寸只是以实际生产中的一种情况作为示意,以便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进行对比,而非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自动分管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热交换片的冷链保温箱